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山贼大将军,兵圣大反贼 > 第755章 人如蝼蚁,命如草芥1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55章 人如蝼蚁,命如草芥12

兴福七年二月二十二,是个忙碌的日子。

大江入海口,千余艘巨大的海船艰难逆流而上,船上的士兵和铁炮威风凛凛,北岸的士兵兴奋大叫,挥舞手臂打招呼,南岸的百姓则停止骚乱,对着元宝大刀旗下跪,可惜大船没有到南边靠岸,依旧不管他们。

东边安庆府到黄州府的二百里山路中,无数士兵扛着迫击炮和弹药日夜赶路。

西边常德府到长沙府,同样是密密麻麻的大军,沿着洞庭湖南岸向东快速奔袭。

黄冈外围聚集的流贼躁动不止,因为他们远远的看到了大明龙旗和武王将旗出现,至少有三万士兵护卫皇帝和武王,这一切总算要结束了。

南边百里外的梁子湖,士兵们几乎全部登船,湖边延伸到山中的警戒哨回撤了不少,一副箭在弦上的紧张气氛。

但他们到黄昏都没有动,朱承明带着百余名士兵在一个山坳中爬了一天,心情有点急躁,因为他此刻什么也做不了。

顺四带走一千禁卫,沿途散开接应他迂回穿插的两万大军,还有一千人因太靠近,百人一组分开潜伏在方圆三十里大山中。

不仅做不了事,还退不回去,大约两万余士兵突然南来,布置在茗山到九宫山的百里山道中,把他们的退路堵住了,想返回九宫山,他得向西绕几十里,那样至少一天没了,吃粑粑都赶不上热乎的。

“公子,那些士兵又tm下船了。”

了望的士兵提醒一句,朱承明连忙匍匐到山脊,爬草丛里用望远镜看向江面。

湖边全是生火做饭的篝火,所以视线很好,士兵们则密密麻麻坐岸边透气,显然不想一直在船舱里待着。

今天没有行动?大伯在做什么?徐允爵在做什么?

朱承明慢慢转动视角,看向远处模糊的大宅院,里面的景象差点让他激动的站起来,怕自己眼花,忙不迭把镜片擦擦,再次看过去…

不一会,他都能听到自己紧张的心跳声。

金纹蟒袍,密密麻麻的金纹蟒袍~

这tm有多少藩王?

哦,不对,郡王也是金纹蟒袍,日了狗,这里有三百多郡王。

他们要走?

朱承明看的眼睛太累,招呼人向东运动一下,黑暗中十人一组,前后间隔五十步,沿着山脊线弯腰隐蔽前行。

半个时辰后换了一个山头,对面不到百丈就是警戒的士兵,无法继续靠近,找个位置继续观察。

一眼望去,朱承明差点喷出一口血,这些狗东西竟然在院中大宴观赏歌舞,一二三四…

十面藩王旗,十个傻缺。

小三寨眼珠子转了两圈,对后面的人吩咐道,“派两个人到电报人员藏匿的地方,让他们发报,十个藩王在大宴,水师并没有出动,看样子今晚也不会出动,我们千余人可以隐蔽突袭中军,也许一个时辰就结束了这一切。请示大王是否可以行动。”

传令兵离开后,朱承明就后悔了,前一封电报白发了,他没机会了,大宴过后,一部分人上船,金纹蟒袍的这一堆人则坐着轿子向南而来。

上船的那一部分肯定才是重点,突袭一群猪无法控局。

队伍很长,三百多顶轿子,后面跟着两千阉人和丫鬟,还有二百男女老幼俘虏。

朱承明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从百丈外的山路通过,火把绵延十多里,黑暗中非常清晰。

“那些俘虏是什么人?”

身边的头领被问的一愣,黑暗中摇摇头,“属下看不出来,猜测是湖广的地方官和家眷。”

几人原路返回,快天亮的时候,才与传令兵汇合。

朱鼎顺回信很简单,抓猪没什么大用,必须准确掌握水师大规模行动的时间,必须引导顺四的大军两日内抵达九宫山。

朱承明就知道是这结果,招呼人找了个隐蔽的山坳,派人轮值观察,他晒太阳补觉。

睡梦中的小三寨正梦到朱承武登基,自己带领几十名兄弟到天边耀武扬威,突然被人打断美梦…

“公子,公子…”

朱承明猛得睁眼,“什么事?”

“公子,唐王殿下、瑞王殿下在对面的俘虏中,唐王还被捆着。”

朱承明停顿几息,揉揉眼清醒一下,“带我去看看!”

白天隐蔽起来很难,需要不停绕路,朱承明抬头看看日头,才发觉已到午时。

对方在休息吃饭,吃食怪好,朱承明在距离他们三里外的小山头,看着山谷河边的一群人,观望了半天,暗骂晦气,一群金纹蟒袍,老子又不认识谁是唐王。

了望的这几名禁卫在武王身边久了,提醒他道,“河边被捆着喂饭的那个长胡子。”

朱承明再看一眼,懒得找了,因为他们又开始准备赶路,找到也无能为力,但眼神一瞟,一个细节吸引了他,再次举起望远镜,顿时大骂,“该死的,他们哪来的驳壳枪和活门枪,曹家这群王八蛋。”

几名禁卫与他盯着看了一会,直到他们远离,才互相核对数字,大约一百五十支活门枪,三五支驳壳枪,这些军械之前并未发现,燧发铳倒是不少。

朱承明脸色铁青下令,“召集所有兄弟,远远跟着他们。若对面今晚大战,我们端了他们,若今晚没有大战,那就明天端了他们,总之不能让他们进入九宫山大营。”

他刚刚回到落脚地,负责观察梁子湖的禁卫就兴奋汇报,北面撤掉了所有警戒,水师大船开始行动了。

朱承明再次跑到北面山顶,眼前的景象根本无需望远镜。

桅杆如林,两列纵队,首尾相接,前后绵延五十里,夕阳中慢慢蠕动,到大江北岸,最快也在后半夜。

壮观啊,大明朝最后的血腥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