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农家娇妻来种田 > 第298章 好酒不怕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事情太过突然,突然的让齐妙有些难以接受。

虽然对王氏无感,可这中风瘫痪的人,不会突然间就猝死。更重要的是

王氏身体不错,能吃能喝,怎么突然之间人就没了

木讷的站在原地,想要找个人问问,可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去问。

曹氏余光瞥见闺女,忙起身过来,拉着她去到一旁,低声吩咐着说

“赶紧回家换身衣服,你奶没了。”

农家规矩大,老人没了,必须要穿素衣,戴孝。

旁支穿一个月,隔辈人穿一年,子女则要穿三年。

齐妙把手里的药交给曹氏,然后拉着梁汉柏就往回走。

他们俩身上的衣服都够新鲜,在这儿呆着容易让人笑话。

两个人分别回到自己家,齐妙快速的换了件毛青布做的衣衫。

自打及笄之后,她就没再穿过这样的衣服了。

曹氏、梁安疼她,及笄过后,家里粗活儿从来都不用她做。

每天她要做的,就是负责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做做女红,练练字。

换好衣服出了屋子,见正房的西屋还点着灯,忙走进屋跟云记阳打招呼。

“云叔父,晚上可吃了”

云记阳正坐在炕上盘腿打坐,听到齐妙的话睁眼,看着她摇摇头,说

“你们家突然出事了,我跟你爹这顿酒,今年怕是喝不上了。”

齐妙听了抿唇,轻叹口气,也有些惋惜。兄弟多年未见,好不容易聚到一起想要多聊会儿,可没想到

“叔父,好酒不怕晚。等您从北疆回来与我爹把酒言欢也不迟。”

“呵呵”云记阳轻笑,看着款款有礼的齐妙,微微颔首,说,“好,就听小姐的。”

齐妙对这声“小姐”听得无感,突然意识到已经晚上,忙开口道

“这会儿了,我给您下碗面,叔父吃完早些歇着。”

“不用不用,不用麻烦。”云记阳忙不迭的摇头拒绝。

怎么可能让她给自己做饭,那不是以下犯上嘛

齐妙不理会,出了西屋开始勾火、做饭。

中午吃的杀猪菜,母亲拿回来一大碗,里面的肉、骨头特别厚。

炝锅、添汤、放肉跟骨头,再把酸菜也都放进去。

锅开,下面条。

曹氏贤惠,入冬之后就多擀出一些面条,放在外面一坨一坨冻上。

想吃的时候拿进来,直接下锅煮,省时省力。

云记阳听到外屋地的声音,急忙从里屋出来,见真给自己做饭,忙不迭的开口说

“哎哟小姐,可不兴您给我做饭啊。我这”

“云叔父,我现在是齐妙,梁安的女儿。”小妮子认真的纠正。

用勺子舀了点儿汤吹吹,然后递道云记阳嘴边,说

“您尝尝,看看咸淡。”

云记阳木讷的张口,喝了之后点点头,道

“正好。”

齐妙收回勺子,坐在小凳子上往灶膛内添柴。

云记阳瞅着如此贤惠的齐妙,由衷的为逝去的齐景阳感到高兴。

蹲在她的身边,看着被炉火映着泛红的脸,说

“那会儿你着急离开,可是有什么事儿吗”

哟,这事儿差点给忘了

齐妙扭头,看着云记阳微微颔首,说

“云叔父,王文良的账簿找到了。”

“真的”云记阳惊呼出声,一脸不敢相信。

关于定罪太子的账簿的,大家找了不是一天两天。就在都以为没有的时候,没想到竟然这样的反转。

齐妙再次点头,起身用筷子搅合搅合锅,说

“您说王文良生前找过黥刑师那会儿,我就在猜测,这东西会不会刻在人的身上。我老姑做过王文良的十三姨太,她进门晚,王家不会让她守寡。”

“以王文良的心思,把账簿刻在她的身上、带出来,绝对保险。我是这么猜的,所以就带着黑冰去老宅。也是我命好,这就发现了。”

云记阳缓缓点头,竖起大拇指看着齐妙,道

“小姐,你可是为东陵百姓除害了。一旦太子继位,就他的暴虐,鱼肉百姓是轻,生灵涂炭才是”

二人正说着,院子里传来脚步声,接着就听到

“二姐,好了没有,走了啊。”

一句寻常的话语,打断了云记阳要说的话。

齐妙闻言,忙指了指西屋,道

“云叔父请,您先进屋。我们俩吃一口就走,然后您自己捞着吃。”

“哎,行。”云记阳应完,赶紧迈步进屋去了。

齐妙等他把蜡烛吹灭之后,推开屋门,看着往这边来的梁汉柏,说

“急什么进来,吃点儿东西咱们再去。”

“啊哦。”梁汉柏点头,齐妙盛了两碗酸汤面。

农家有守灵一说,但不会让你不吃不喝。

姐弟俩吃饱之后,齐妙把锅盖盖上。二人一前一后的出了屋子,云记阳等外面传来关门的声音之后,这才下地盛面条

姐弟俩回到老宅的灵棚,村民们已经把大灶都搭好了,蒋氏、曹氏还有冯氏开始做饭。

帮着忙活的村民们没有走,等着吃这顿饭。

成群找活干,谁都没有闲着。

农家就这点好,谁家有事儿,不用告诉大家就都到场,而且全都当是自己家事儿做一样。

收拾院子,挂岁数纸,给长明灯添油

齐妙看着做事的大家伙,不忘削着手里的土豆。她跟梁桂兰、魏氏还有大博他们一起,一盆土豆顷刻间收拾赶紧。

梁汉柏带着村里的铁生、二毛、四狗子几个娃儿回来,手里是白菜、萝卜、还有粉条。

要说老宅这日子过得,都没眼去看。这些家常菜,不是冻了、就是糠了,也就土豆还能用。

这几日,老宅这边每天都要做饭,而且量要特别大。

白事与红事不同。

白事情上,只要来帮忙,都可以进屋吃饭,越热闹越好。据说这样,逝者到了阴间,小鬼见这么多人送行,会格外照顾死者。

具体是不是这样不清楚,齐妙认为,这就是阳世人的一个心里安慰。

曹氏焖饭,蒋氏掌勺,冯氏再旁偷奸耍滑。

要不是今儿特殊,其他几个媳妇儿都不能容她。白事嘛,顺顺利利最重要。

饭是高粱米饭,菜是白菜炖土豆,酸菜炒粉条、素炒萝卜。

三个菜,都是素的。

菜的数量上有讲究,若是双亲都没了,那做的菜是双数。可若是有一个还活着,就必须做单。

饭菜好的第一件事儿不是摆桌,而是拿一个罐子装一些,然后放在灵前。

再由大儿媳冯氏,端着两碗饭菜,去村头十字路口送僵水。

这个僵水,齐妙不是很懂,特意问了一嘴曹氏,曹氏也说不准出个所以然。反正老一辈都这么做,他们就遵守。

等冯氏走了之后,蒋氏喊村民们过来吃饭。

梁家三个兄弟,就那么跪在灵前,谁都没有动。

也不是谁都没有动,梁安想动,不过看着两个弟弟没动,他又跪着了。

村民们吃过晚饭,见没什么需要忙的,纷纷告辞、离开。

梁金宝、梁金山兄弟俩跟梁安、梁庐关系不错,第一晚肯定不会走,就留在这边守灵。

寒冬腊月的夜半守灵,煎熬程度可想而知。

家里准备的纸不够,曹氏拿银子给梁汉柏,让他跑腿去村头杂货铺再买一些。

王氏死的太突然,家里什么都没准备。也就寿材跟装老衣服,这俩是早就准备出来的。

农家讲究,这样的东西,要在家里最小的儿子成亲之后就得备出来。为什么不知道,习俗罢了。

梁汉柏出了家门,梁金山来到梁安身边,看着他木讷、呆愣的样子,轻声说道

“三儿啊,别这样。婶子走了也是享福,不然她多遭罪啊”

王氏抗拉炕尿的事情,大家都清楚,这虽说走了挺伤感,至少她解脱了,家里人也解脱了。

梁安接受不了,凝视着棺材,喃喃的道

“三哥,我来的时候我娘已经入殓,我现在想想觉得不对,我要开棺验尸”

梁安这话说完,大家伙儿全都愣住了。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敢搭言。

哪有开棺验尸一说,一旦入殓,除非出殡那天瞻仰遗容,其他时候根本不可以开棺。

梁金宝轻咳两声,看着院子,轻声的问

“这大丫头流放了,老丫头去哪儿了咋没看到呢。”

这么一转移话题,大家都发现梁敏霞没有在场,纷纷纳闷。

齐妙见状走上前来,侧身行礼一下,说

“爹、二大爷,金宝大爷,我老姑去镇上了。我爷缺点儿东西,她去镇上给置办了。”

缺点儿东西,缺什么

如果是平常,大家肯定会追问到底,不过今日,倒真是没有那个想法。

梁汉柏从外面回来,手里抱了一大堆的烧纸。冯氏在他后面后来,手里就拿了两个碗。

梁金山瞅着这样的大大娘,冷“哼”一声摇摇头。梁亮不在意,只管拿纸往丧盆子里添,显得特别孝顺。

还是梁桂兰跟齐妙心疼梁汉柏,纷纷上前,把纸拿下来,放到一旁备用。

齐妙看着大口吃饭的冯氏,狠狠剜了一眼。

手里啥都没有,帮着拿点儿怎么了,能累着

正要开口质问的时候,梁汉柏突然拽住她的衣袖,急忙指着灵堂。

齐妙扭头一看,惊呼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