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农家娇妻来种田 > 第214章 人靠衣装马靠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马车内,齐妙迷迷糊糊的坐着。

唇上、额头、脸上、耳垂,仿佛还有他的气息。

刚刚太激晴了,被他搂着在马车里那番缠绵。

独孤寒热情的像是要把她生吞活剥了一般,最后她都快招架不住,任其予取予求,可他

嘴角微微上扬,心里暖烘烘的。

不得不说,独孤寒真的说到做到。

那般热情似火,最后也能hod住自己,没有胡来。

还好外面赶车的不是白润。

不然,她都没有脸面去面对人家。

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蛋,深吸一口气,轻笑出声。

双手按着座椅,突然有东西咯着,定睛一瞧,想起来了

刚才他走的时候,特意留了包银子,说是让她在这边买东西用。

甜丝丝的拿起荷包,打开一看,里面有差不多四十两银子。

这笔钱对他来说不多,对自己也刚刚好。

给的多了太刻意,这些买东西绰绰有余,还能剩下一些留作家用。

看不出来,独孤寒还挺了解她

若是直接给银票,她八成会拒绝。

一个苛求经济独立的女人,最忌讳的就是没名没分之前,花男人的巨款。

小钱儿无所谓,找个机会给他买些礼物便罢。

旁人她不了解,但是她自己,就是这么要求的。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她矫情,可她觉得这样刚刚好。

满足的把荷包揣进怀里,揉捏着云裳十八子。

这都快成她的习惯了,只要独处,没什么事儿的时候,就会“蹂躏”它。

“吁”

随着车夫勒马的声音,马车停了。

车门打开,车夫恭顺的站在那里,说

“姑娘,到街上了。小的陪您买东西。”

齐妙闻言点头,把手里的布包放在座位上,揣着荷包下了马车。

永和镇有专门看车的地方。

类似现代的停车位那种,看一次一个铜板,便宜、省心。

车夫把车赶到一旁不碍事儿的地方,恭敬地跟在齐妙后面。

他是道道地地的永和镇人,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东西是特产,他了如指掌。

没有先去独孤寒说的“赵记”,而是被车夫带去了“柴记”。

站在门口,车夫小声的说

“姑娘,这柴记的干果特别香,有一些干货府城都没有卖的,都得来他们家买。”

齐妙一听这话,忙不迭的点头。

干果她挺喜欢吃的,买一些拿回去,一家人没事儿坐在炕上边吃边聊,有意思。

进到店里,伙计看着齐妙穿着不俗,忙不迭的抱拳行礼,说

“姑娘,请问买点啥咱们柴记”

伙计喋喋不休的介绍店里的特色。

齐妙就那么安静的听着,脑子里却寻思着别的。

人靠衣装马靠鞍。

这话真是不假

还记得她第一次去太和镇,基本上都是唤她“姐儿”,后来给李夫人治病之后,李紫玫唤她“姑娘”,福瑞祥的伙计才唤她“姑娘”。

现在一进来,伙计就唤她“姑娘”,看来她的身份也算是长了。

伙计仍旧说着,她却在柜台前看着。

有些是常见的干货,什么松子、榛子、纸皮核桃、野核桃还有一些她没见过。

就是在现代,也没吃过。

随手拿起一颗,伙计见状,忙走过来说

“姑娘,这叫黑莓果,里面的瓤儿是黑的,但越嚼越香甜,是从北疆那边运来的,就咱们永和镇有。还有这个,这个是”

齐妙很想剥一个尝尝,看看是不是如他所说,可终究还是忍住、没有要求。

不管咋说,人家也是小本生意,这种东西怕是赚不了几个钱。

买了些黑莓果,喀飞豆,草锚圆,松子、纸皮核桃,每样一斤,付了钱。

忽然想起家里还有一个小蛋蛋,眼瞅就要加辅食了,坚果沫加一些,可以促进大脑发育。

想了一下,指着松子跟野核桃说

“这俩能便宜点儿吗我多买一些。”

伙计听了挠挠后脑勺,一脸赔笑的看着齐妙,歉意的道

“哎哟这位姑娘,实在对不起啊。我们这不还价。您要是多买,我给您多送点儿倒是可以。不过这野核桃也就蒸干粮用,冒昧问下,您买这么多,可是做什么”

齐妙闻言没有隐瞒,轻笑一下,回答说

“不做什么,家里有个弟弟太小,想给他买些干货,把瓤儿烤干、备了,和到粥里喂给他吃。”

伙计一听这话,顿时拍了下手,看着齐妙点点头,道

“若是姑娘这么说,那姑娘可找对地方了。”

说着,兴冲冲的去到后面,不一会儿,拿出来一个类似玻璃的罐子。

齐妙看着这罐子,顿时眼前一亮。

玻璃这地方居然有玻璃

伙计把罐子放下,看着齐妙笑眯眯的说

“姑娘,这个叫松果粉,里面是用黑莓果、松子、核桃等干货的瓤儿制成,您直接买这个,不是很方便吗”

齐妙听了把罐子接过来,瞅着罐子上的橡胶螺纹盖子,还有罐子上的螺纹,就跟现代买咖啡玻璃罐子一模一样。

还有他说的松果粉。

这这明显就是现代有的东西。

老天,难道说

难道这个地方的技术如此先进,居然有现代的东西

伙计见齐妙迟迟没有做声,以为她不想要,忙又开口说

“如果姑娘不喜欢这种,那我给您称野核桃跟松子,您想要多少斤”

齐妙“猛”地抬头,看着伙计,手指甲敲了敲罐子,道

“这个,哪里来的在咱们东陵,就有吗为什么我从来都没看到这个东西。”

伙计看她有些焦急的样子,习惯性的挠挠后脑勺,说

“这个是我们东家从薄海东面的砗磲国带回来的。咱们这边根本米有。东家是带回来给他小孙子吃的,剩了几罐,就拿到铺子里卖了。”

砗磲国

齐妙没听过这个国家,独孤寒跟他说过北芪、南越,可是砗磲国闻所未闻。

薄海

薄海又在哪儿呢

齐妙的反常,让一旁的车夫有点担忧。走上前,看着齐妙说

“姑娘,可有什么不对吗”

“没没有”

齐妙摇头,深吸一口气缓解自己。看着伙计想了一下,又说

“你们店里,一共剩了几罐”

“三罐,就剩了三罐。”伙计说着。

齐妙把手里的罐子放在柜台上,看着他,霸气的道

“都给我,我全要了。”

“啊啊全要了”

面对伙计的惊呼,齐妙再次点头。

伙计哪敢迟疑,转身就往后院跑。不一会儿出来,把剩下的两罐拿出来,放在柜台上,说

“姑娘您可是诚心要这一罐可不便宜啊。”

齐妙不在意的摇头,反正带的银子够,就算没有独孤寒那个,她自己也带了些。

“无妨,算账吧。”

伙计看着罐子,怯弱的比划了手势,说

“八两银子一罐,不能便宜了。本来卖十两,您是三罐都拿,所以才八两。”

八两

普通家庭肯定消费不起。大户人家还得琢磨琢磨,看不出来这个小小“柴记”还挺有能耐。

没有迟疑,拿出独孤寒给的荷包,数出二十四两银子放在柜台上。

伙计见她这么爽快,又包了些蜜糖给她,满脸堆笑的说

“姑娘真是实货,这玩意儿不说里面的东西好不好吃,就是这罐子看着都稀罕人。我们东家说,这松果粉给孩子吃最好,砗磲国那边说什么健脑。”

“还有这罐子,放糖、放盐,比家里用的小坛子还要好。都不会有硬疙瘩。我家还有幸要了俩呢,嘿嘿真的挺不错。”

齐妙听了点头,没有怀疑。

这是自然的,玻璃罐子防潮,放这些东西最好。

想一下看着伙计,挑眉又问

“小哥儿,你们东家还什么时候去砗磲国呢再去的话,能不能再给带点儿那边还有什么好东西,你可知道”

“哎哟,这可就难了。”伙计说着重重叹口气,看着她又说,“砗磲国两年前开始内讧,已经不对外卖东西了。”

“听我们东家的意思,也不打算再去砗磲国了。那边的东西虽然好,可是隔着一个薄海,每次去都是提着命走,所以已经打算收山、不去了。”

齐妙听到这话,落寞的点点头,冲伙计侧身行礼一下,带着东西离开了。

伙计一直把她送出了门,行拱手礼一记,道

“姑娘慢走,需要什么您就来我们这儿,基本别的地方找不到,或许我们能找到。”

齐妙转身,看着他疑惑的问着

“为什么别的地方找不到,你们就能”

伙计听她这么说,多少有些骄傲,咧嘴憨憨笑着道

“姑娘有所不知,我们东家喜欢游历四方,基本上哪里有好东西,他就会带回来。这么多年了,一直如此。”

“啊,好”齐妙应完,再说了句“告辞”,便带着车夫离开。

手里抱着三个玻璃罐子,每罐差不多五百克的容量。

真的跟现代的容器差不多。

她敢断定,那个砗磲国应该很发达,又或者说就是现代社会。

当然,后面这个是她的猜疑。

架空的地方,很难用常理来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