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农家娇妻来种田 > 第150章 想不想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旁人我也信不着。”张氏说完,柔柔的看着她。

齐妙上车,冲她挥挥手,良久才让刘成赶车。

辽东有句俗话,叫十五、十六走百病。

意思是正月这两天出来溜达,能把一年的病都走没了。

如今她从县里回七家屯,这距离可不算短,应该能把今年所有的病都走没吧。

心理作用,图个心安。

车里,一篮子小菜,一个果匣。

跟去年给的少了很多,但却精致了不少。

这也证明她现在的生活,已经往大户人家上面靠了。

果匣是她十四那日送李老夫人的同款,不过里面的样数不一样。

看着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糕点,还真是佩服老祖宗的手艺。

没有泡打粉,没有甜蜜素,没有奶油,没有芝士,也照样可以做出软糯香甜的糕点。

要是能学会就好了,没事儿自己在家吃。

突然有点想念烤箱了,前世她有个小型烤箱,没事儿烤点儿蛋挞、饼干啥的。

双手抱膝,看着眼前的两样东西,齐妙轻舒口气。

也不知道爹娘现在在家干啥,有没有想她。

应该会有吧,怎么说都是他们的女儿

回到阔别三日的家,齐妙有些激动。

推开门,快步跑进院,边跑边说

“爹,娘,你们最最可爱的女儿回来了哟。”

刘成在她身后,拿着车里的东西打算跟上。

听到如此臭屁的话语,微微一怔,嘴角僵着,好一会儿才笑着摇头、迈步跟上。

齐妙进屋,直接蹦上了梁安的怀里。

双手搂着他的脖子,摇晃着小腿,问

“爹,想不想我,想不想我”

看着如此热情的闺女,梁安宠溺的点点头,单手托着她的腰,另一只手捏着她的鼻子,说

“想,想。怎么能不想爹的宝贝女儿。在县衙可还好玩的可高兴”

“嘿嘿”齐妙撒娇的窝在父亲的颈窝,娇笑不已。

一旁的曹氏看着女儿这般,无奈的摇摇头。

他们家对于齐妙这样的举动,早已习惯。

不过刘成看着父女俩这般,嘴角狠狠抽了两下。

会不会有点儿太过了

曹氏眼尖,见到刘成之后赶紧下地,走上前侧身行礼一下,说

“劳烦您送妙儿一趟。快,炕上坐,暖和暖和。”

刘成闻言摇头,将手里的东西放下,冲她抱拳行礼一下,道

“夫人不必客气,我这就要回去。今儿衙门开衙,第一天事儿多。齐姑娘安然送回,刘成的任务也算完成。就此告辞。”

齐妙这会儿已从梁安的怀里下来。

梁安听到这话,忙走上前,拦住他的去路,开口说

“着急也不急在这会儿。喝杯热水,暖和暖和再走。”

刘成还真是渴了,听到这话抱拳行礼,礼貌的说

“那就打扰了。”

梁安烧水,曹氏喊了齐妙去外屋地,开始准备饭菜。

不管怎么说,留下吃顿便饭是必须的。

要快,而且还得要丰富。

想了一下,决定做白面疙瘩汤。用猪肉,还有拿回来的青菜做汤,然后下入白面疙瘩。

简单又不敷衍,待客最佳。

热水烧开,梁安泡了些茶,跟刘成边喝边聊。

大部分都是问衙门的事情,还有就是今年收税粮的标准。

刘成看着村户梁安,心里特别的佩服。因为他知道衙门的整个体系,就连过了正月初五,东陵各地收到的税粮标准一事,都十分清楚。

今年田台县这边的税粮,要比去年少收一些,这是朝廷那边的决策,说是体恤百姓,其实就是为了去年雨季出的那个事情,给老百姓些补偿。

力度不大,但的确少收了一成。对于农民来说,也算是一个好事儿了。

梁安放下手里的茶杯看着刘成,问道“兄弟,今年这种子怎么还没发呢”

“上面好像是说再等等,种子还没到。”刘成老实的说着自己在衙门得到的消息。

跟他们一家搞好关系,日后也能好混一些。老爷、夫人很看重这一家,衙门上下都知道。

梁安转悠着茶杯,好一会儿才重重叹口气,道

“往年过了初八就有信儿了。今年这”

“放心吧,种子这事儿肯定不会有差错。过了二月二才能春耕,估计也就这几天了。”

正聊着,齐妙端着两碗白面疙瘩汤进屋。

梁安见饭做好了,笑呵呵的看着刘成,说

“刘老弟啊,咱们边吃边聊。我不多留你,你吃完就回,行不”

刘成是没打算在这儿吃饭,可人家都把东西端过来了,你要是不吃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小伙子腼腆的点点头,拿起一碗,“西里呼噜”的开吃起来

送走了刘成,齐妙把在县衙发生的一些趣事跟父母说了一下。

当然,很大一部分都是杜撰,毕竟并没有去街上看花灯,更没有去猜灯谜。

将李嬷嬷做的里外三新,还有张氏给的镯子,拿到桌子上。夫妻俩瞅着镯子,互看一眼,谁都没有说话。

齐妙光顾着自己说话,根本没看父母的表情。

好一会儿,曹氏伸手摸了摸布包里的衣服,跟梁安交换下眼神,笑呵呵的说

“妙儿长大了,有本事儿了。李大人都收你做侄女,那以后要跟人家好好来往,知道吗”

“嗯。”齐妙乖顺的点头,靠在曹氏的怀里撒娇。

梁安笑眯眯看着女儿,没有说话。

多日不见,他也很想念闺女。

吃着糕点,喝着茶水,一家人的氛围特别温馨。

齐妙是个小小操心人儿。一会儿问老宅那边怎么样了,一会儿又问有没有过来找茬。

曹氏看着女儿的样子,笑眯眯的伸手,捏了捏她的脸颊,说

“有你爹在,你娘还能受欺负吗傻姑娘。”

“嘿嘿”齐妙笑眯眯的仰头,跟着自己的爹娘撒娇。

舟车劳顿,再加上昨天晚上独孤寒的闹腾,她多少有些困了。

起身拿了枕头跟小被,靠在里面补眠。

梁安跟曹氏互看一眼,说都没有说话。桌上晶莹剔透的镯子,让他们的眼神都很迷惘

白淼的事情,夫妻俩谁都没有提,好像就从来都没发生过一样。

魏氏偶尔会过来串个门,再就是二大娘蒋氏会过来。

冬去春来,开化、种地。

一年一度的春耕又要开始了,老农们忙活种地之余,还要帮着梁庐挖地基。

紧忙乎

梁庐很大方,来挖地基,一天给两个铜板,人数不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地基三天就都挖好了。

梁宿友是不希望二儿子搬走的,可人家心意已决,必须搬走。

由于分家,今年老宅是各家种各家的地。

所以老宅这边就梁宿友跟梁亮、冯氏、还有一个八岁的梁桂兰,他们是个种。梁敏霞仍就没有下地,准备在家的等着嫁人。

说起来老宅是真偏心,梁敏霞怎么都是个成年劳动力,居然不用、用一个八岁的小丫头。

梁安自打那次的事情之后,再也没去过老宅,关键也是没时间。

今年他们家计划好了,要种中药。

这不,又跟村里那边买了十亩中等田。加上分家得的六亩,还有齐妙手里的四亩,整整二十亩地。

人工翻地最累,齐妙、梁安还有曹氏,三个人起早贪黑的做。

梁庐那边都没有过去帮忙,人家要盖房子,自己的事情也一大堆。

最后无奈,只得去镇上雇了个马回来。

本来打算买头牛,实在是因为家里没地方放。只能无奈的打消念头。

今年先雇着,等房子盖起来之后,来年买回来也可以。

农家一片蒸蒸日上,翻地等着春耕。种子据说还没有到,得过段日子。

好在今年开化早,不着急。

由于家里雇了马,所以翻地这活儿就不用齐妙了。

每天曹氏跟梁安下地干活儿,她在家里帮着做饭、喂鸡、收拾屋子、洗衣服。

去年抓的鸡,已经开始下蛋了。这些日子种地,每天早上他们家都会煮三个鸡蛋,一家三口吃一个。

肉不能经常买,吃些鸡蛋补补身子,也算不错。

好在曹氏不是很在乎鸡蛋,自家吃了也就吃了。

在农家,这玩意儿那是可以换钱的,绝对不能自己吃掉。

每每想到这儿,齐妙都上扬嘴角,觉得曹氏就是新一代的好母亲。

把鸡食放进鸡槽子里,院门突然推开。

齐妙闻声扭头,看到来人愣住了。诧异地问道

“孙公子啥时候回来的”

自打年前那次见过之后就再也没看到,菜鸡说他去京城过年,这会儿才回来

孙玉轩手里拎着布袋子,笑眯眯的瞅着她,说

“昨天从山庄下来的。你要的种子,我没事儿给你送过来。”

说着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她,一脸温和。

齐妙放下手里的鸡食,看着眼前的家伙,不知道该说啥。这家伙来倒也没啥,可关键是这家伙亲自来送中药种子,这就让她有些纳闷。

昨儿她有去广益斋,那边的王五可亲口说了,种子还没有到呢。

布袋有些沉,齐妙刚要开口把人让进屋。院门再次推开,孙玉轩的随从把手里的袋子拿过来,冲齐妙抱拳一下,转身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