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穿书后反派们都从良了 > 第339章 想搞种植和养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明珠以为这样沈明义就会很忙,可谁想到他并没有。

她每天来到快餐店,沈明义依旧是坐在后院喝茶看书,而且跟以前一样十分认真。

“三哥,店里好像也没有那么忙,要不给你也找个书院去读书吧,你觉得如何?”沈明珠问道。

沈明义抬头看了她一眼,“没空去书院,家里都是读书人,你们比那些先生都厉害,我没必要去,你来教教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沈明珠话还没说完就要教沈明义功课。

沈明义压下心中的情绪,眸光微沉,他的心结只有他自己知道。

以前沈明义喜欢闲聊,现在他可谓争分夺秒,不想浪费一点时间。

沈明义保持这样的劲头一直持续了很久,直到入秋。

养生馆的景致也已经长得很好了。

院内移植了观赏用的菊花,玫瑰等花卉,每日都会吸引很多夫人名媛前来坐坐。

梁瑛现在每天招待这些人,她的生活变得十分充实,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沈明珠时不时过去聊聊,其余时间都在往外面跑。

这一天,她回到快餐店,沈明义就找到她谈。

“珠珠,三哥有个想法。”沈明义十分认真的说道。

他每次都这么认真,所以沈明珠也很认真地对待。

“什么想法?”沈明珠道。

“中秋节快到了,我打算提前准备一下,制作点月饼出来卖。”沈明义道。

沈明珠愣了愣,她最近忙于周旋在这些人中间,倒是都忽略了这样的节日。

“好啊。”沈明珠点点头,“这不是什么难事,从前在家我做月饼的时候,你不是帮过我吗?你教给他们就好。”

“我还想找人制作礼盒,专门卖给那些富贵人家送礼用。”沈明义道。

沈明珠又是一愣,她家铁憨憨这是忽然之间开窍了,“三哥,你真是聪明啊。”

“不是我聪明,而是我以前见你做过。”

沈明义说着便说道以前,“我们还在桃源镇的时候,你不是给家里人做月饼的时候,也做了一些礼盒版的给白二爷还有李财主他们送过嘛。”

“三哥,你要是想做就当是挣几个小钱,卖月饼只不过是节气性的,中秋前后一个月,其他时节就卖不到钱了。”

沈明珠的心思根本不在这个上面,她想搞种植和养殖,然后批发。

向底层百姓的需求进发。

“一个月也可以做,我们做成几种档次的,薄利多销,降低价格,哪怕是降低一两文钱也是很赚钱的。”沈明义道。

沈明珠安静的听着不说话,她如果做月饼也只是想做一点送人罢了,可现在沈明义似乎很认真。

“珠珠,我想过了,我们可以做不同的大小模具,每种的馅料不同,价格也不同,这样就可以区分开层次了。”沈明义道。

沈明珠看着他,“三哥,你下一步是不是还想做卤肉?”

“嗯。”沈明义点点头道:“只可惜货源不多,真的要做的话恐怕会断货。”

“好,那就先做月饼吧,我来帮你考虑设备的问题。”沈明珠答应道。

快餐店的后院又被腾出一间屋子,这间屋子是专门做月饼的。

设备安排妥当后,沈明义便开始安排人动手制作月饼,他已经开始了一套营销策略,沈明珠没有管,而是约了梁瑛的父亲,梁知府见面。

沈明珠跟梁瑛相识这么久,终于第一次正式拜访她爹。

“爹,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我经常跟你提到的珠珠。”

梁瑛很开心地向梁知府介绍沈明珠。

梁知府是一位读书人,他久经官场,现在正在用一道锐利的眼神扫着沈明珠。

沈明珠今日特地打扮了一番,装扮简单却并不失礼。

梁知府看沈明珠稚嫩干净的脸庞,可眸中流露出的成熟和稳重让他有几分赞赏。

“见过梁知府。”沈明珠行礼道。

梁知府听到沈明珠的问安,忽然轻声笑了笑,“珠珠丫头,不必多礼。”

沈明珠带着礼貌的微笑,“梁大人,我与梁小姐相识这么久,趣味相投,故特地上门拜访梁知府,若有唐突之处,还望海涵。”

“小丫头多虑了,本官对你早有耳闻,瑛儿一有空就跟我说起你,对你敬佩不已,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梁知府打着官腔。

“大人谬赞了。”

沈明珠嘴角含着微笑落座,梁瑛让人上茶。

茶上好后,沈明珠看着梁知府道:“大人,民女斗胆提一些建议,还望大人赎罪。”

“小丫头但说无妨。”梁知府也算得上是和颜悦色。

“徐州是个好地方,在大人的带领下,不论是文化,还是经济,亦或是平民百姓的日子,都很好。可在我看来,徐州城却还有很多地方还有很大的价值,不知大人可有想过?”

沈明珠先卖了个关子。

梁知府眸光一闪,“哦?小丫头不妨直言。”

“徐州城的财政主要来源便是徐州城地界内的税收,想要提高税收,那便要看徐州城内的商铺,买卖,百姓的收成和收入了,只要这些都丰富起来,那税收自然提高。”沈明珠分析道。

梁知府点点头,“你说的没错。”

沈明珠又继续道:“但徐州城内的情况却也有弊端,尽管徐州城相对其他地方已经算是很繁华了,可在我看来依旧存在问题。

比如从粮食,果蔬,蛋肉,农产品这些供应商来看,主要是靠周边百姓种植养殖的,勉强达到供应平衡,有时候还会断货,因此徐州城内的物价一直很高。

正因为如此,那些平头老百姓的生活依旧很苦,想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得从源头解决问题。”

梁知府听得津津有味,说实话,他是很少去细想这些问题的,因为东临国自有一套政策。

他身为地方官,首先要保证的便是自己的辖区没有暴乱等事情发生,民生问题极少有人关注。

可现在有人跟他说可以有改善民生的法子,他自然感兴趣。

“如何解决?”梁知府问道。

“引进或者创造商业投资。”

沈明珠嘴角挂着自信的微笑,她笃定这位梁知府一定会感兴趣。

于是继续道:“假如徐州城内出现一个商人,开办作坊,请人工。

这样就能提高徐州城百姓找活计的机会,百姓有事做,自然收入也就提高了,那么就会产生消费,物产丰富之后,物价也不会再那么高。

从而消费就会被带动起来,这样税收也就会增高。如此一来,就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这样下去,徐州城的财政也会日益增加,大人你以为呢?”

沈明珠说完,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