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比起秦始皇的心情复杂,所有老刘家的皇帝,尤其是刘彻本人,那可就只有纯纯的欣喜了。

刘彻:朕爱听,多夸点!

他看着仙幕上阿普的眼神,顿时变得慈爱起来:“没想到呀,这后世人,竟然都是朕的后人,怪不得朕越看他们越喜欢呢。”

司马迁:……陛下,你还记得你自己上一刻还对着仙幕瞪眼,对后世人怎么不满的吗?

想是这么想,他手上还是很诚实的将皇帝这句话记下了,这都是还写进史书里的,反正陛下自己都不觉得这话有什么问题,他就更没意见了。

——————

王莽称帝的新朝,刘秀本人在仙幕点出他本人的名字后愣住了。

原因无他,还是个十多岁少年的他,家境贫寒,平日里常做的,可能就是侍弄地里的庄稼。

不论怎么看,刘秀都实在无法将仙幕上说的那个——为大汉续命两百年的皇帝,和自己联系起来。

但,会这么巧合吗?

和他一样是长沙定王刘发的五世孙,和他一样叫做“刘秀”?

有时候,野心的萌芽就是那么简单。

或许这个少年还没有发觉,甚至连“仕宦当作执金吾”这个目标都没有生出的他,眼中却已经隐隐冒出了对那至高无上的向往。

内心仿佛有一个声音在低语:长沙定王的五世孙“刘秀”,真的会有如此的巧合吗?如今王莽篡汉,逆贼当道,这难道还不能说明吗?那个建立了东汉的皇帝又怎么不能是你呢……

——————

“多少?仙幕说刘胜日后生了一百多个孩子?”

小刘彻惊呆了,他可没忘记仙幕之前还说过他未来年近三十才生下一个儿子。

而他这个兄弟未来竟然生了这么多孩子!?

这是想要用自己的子嗣建一支军队吗?

刘启也有些被这个数量惊到了,虽然他们男子确实不用亲自生孩子,但是想要让女子有孕,也不是只要与之敦伦一次就能怀上的。

这样看来,刘胜或许在让女子有孕这方面,算是天赋异禀?

——————

“义务教育……”

比起听已经作古的皇帝的事迹,杜如晦对这个新出现的词汇更为关注。

“义务可以看作责任,百姓有服徭役、兵役的义务,不知这后世义务是不是也做此解?”

可是教育的义务?

这个话有些怪异,语意不通啊……

他摸摸自己的胡须,暗自琢磨。

房玄龄也顺着他这话在思索,这“义务教育”的涵义。

细思这个阿普的那段话——“等比数列大家都知道”、“毕竟”、“义务教育”、“学到的”……

这几个重点单拎出来,再加上随后又提到的“四到九年级”、“教材”等字眼,房玄龄想到了一个让他心惊的答案。

他往杜如晦那边看去,正好对方也转过头来,眼里惊疑不定的神色,无疑已经说明了对方和他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李世民发现了两人神色间的异样,出声问道:“玄龄,克明,你二人是从仙幕里听出、发现了什么事吗?”

杜如晦之前的话,虽说算是自语,但那声音并没有特意压低,他自然也听到了。

他也就这个问题思索了片刻,只是还没等他想出个所以然来,就看到了杜如晦和房玄龄两个人那副震惊且不可置信的样子。

这让他一时有些新奇,难得看到这两人这副样子,但同时他也清楚,他们这样一定是有了什么重大的发现,才会如此。

事实也如此,只见二人相视一眼,然后齐齐对他作揖行礼,接着房玄龄率先开口:“陛下,这阿普口中的‘义务教育’,若臣和克明没有猜错的话,其很有可能意指——后世全华夏的人,至少是从这个阿普的那一代起,所有人都必须要接受教育,去读书!”

杜如晦接道:“而且不只是会认字的程度,那提到的九年级,代表的应该就是最少他们必须要读九年书,这是国家硬性要求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上九年学。”

这个发现,可比他们之前听到后世人要读二十几年书还要来的更惊讶。

毕竟读二十几年书,在大唐人少,但也不是没有,活到老学到老,这不是什么稀罕事。

虽然也说过因为人才过多,而导致就业困难。

但当时他们想的是:后世人口基数大,那富人自然也多,而且小富之家的人,咬咬牙也送孩子去读书这也不奇怪。

但现在这可不一样啊,全国一代人都读得起书,这是一个让人无法不为之震撼的概念。

而且按那个阿普最少二十几岁的年纪,后世最少读过九年书的人,不止一代。

“怪不得之前说就业困难呢,这样一听,这后世这里有多少人才啊!”

尉迟恭听完两人的解释后,瞪圆了双眼,他自己不爱读书,但对会读书的聪明人却是佩服的。

而后世居然可能有……

他掰掰手指算一算,就算上只有三成人,那也超过四万万的人了。

“乖乖!四万万读过十年书的人,这岂不是全都是栋梁之才?”

李世民点头:是啊,四万万的人才啊!怪不得后世说读二十年书还难找工作呢,这个结论来看,怕是这能读二十年书的人也过万……

不,想到后世的人口,李世民觉得,怕是过十万的人,都是读了二十年以上的、有着渊博学识的人才!

他双目快要羡慕的发红了,“这后世国家,到底是如何保证,这么多人都能听话的让孩子去上九年学的?”

读书的开销自古以来可就是少不了的,更别说后世可是男女都一样能做官当兵,那自然这学也是所有人都上。

哪怕再小的孩子,在家里那也是有事要做的,再大点半大的孩子——女孩儿操持家务,洗衣做饭收拾卫生,男孩儿不拘是侍候地里庄稼还是做些别的,那都是要帮家里人分担的。

何况一家几个孩子若是这年纪再离得近些,那家境贫寒的人怎么可能一下子供得上几个孩子的上学的花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