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你们现代人精神还好吗? > 第129章 “各抒己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是说是中国人吗,这女娃娃我怎么看不出来像咱们了?那头发不光打卷儿,连颜色也都差太多了吧?别说咱们华夏自己人,就连那些番邦夷狄也没见过有这种色儿的!”

长年在外跑商的人自认见多识广,但他确信自己是没有见过有哪里的人头发是这么鲜艳的颜色,而且那眼珠子瞧着像是泛着红光,怎么看都不是他们后人应该会有的长相吧……

他寄予重望、从小饱读诗书的儿子倒是对此有些猜测:“《汉书·王莽传》中曾提过一句:‘欲外视自安,乃染其须发’。说是王莽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比较年轻健康有气势,笼络权势,把自己的胡子和头发都染黑了。

那还是几百年前的古人呢,后世的手段更多着呢,既然能把头发染成黑色,那应该也可以变成其他颜色,那眼睛自然也是同样的道理。”

虽然他实在想不出来,眼睛到底要如何才能变色,难道也像头发一样用药水、染料染上去吗?那该有多痛,真的不会伤到眼睛吗?

他爹听完他的话恍然大悟:“如果是像你说的这样,那就怪不得了,这么说来那女娃五官看着确实是咱们华夏的人。

不过原来这头发居然还可以染变色嘛,我倒是没听人提起过,想是那高门大户似你这般读过书的人都知道的吧。

那书中有没有提到过,具体的染发方子?”

儿子:“……史书中能提这一句都很好了,哪里还会事无巨细的写是用甚东西染的发,不过依我想左不过是些药草或染料吧,跟布料染色应该没什么差别?

爹,你突然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难道是想制作出可以染发的染料拿来卖?”

商人高兴的一拍儿子:“好儿子,读书果然有大用!没错,我最近正愁家中生意呢,这把头发染成其他色的药水若真能做出来,那些有钱人家的娘子们一定愿意为此买账。”

毕竟仙幕出现的方式神奇,视频里的东西他们现在没有太多了,偶有一两个相似的物件,都会掀起一阵跟风潮。

何况这染发可算称得上是一种全新的打扮方式了,那些高门大户或许会像他先前猜测的有把白发变黑的法子,但这变为其他艳丽的色彩定是没有的,不然他不可能一丁点消息都不知道。

这样的话,这染发的药水更要做出来了,他或许还能借此搭上门路……

——————

嬴政看中了那出现时间并不长的黑板,良好的记忆力让让他想起了,曾经在仙幕提到学校时那黑板一闪而过。

只是当时他虽然看到了,但那板子上干干净净,他也不懂为何要在墙壁上挂这么一块板子。

如今看到这女子在板子上留下白色的字迹,他一下子就get了黑板的作用,甚至猜出了这板子可以用作重复书写,十分适合老师给学生教学用。

至于那笔,他相信墨家也一定能做出来的。

除了黑板,再引起他注意的就是那“身份证”,望文生意,那小小的一个看来就是后世的验传了。

可惜视频并没有给“身份证”太多的画面,那身份证离得远些,他实在没看清具体是什么样子,上面都记了些什么信息。

他也想知道后世那么多人,朝廷是如何确保没有人冒用别人的“身份证”的?

至于后世人把“爱财”挂在嘴上?

经历良多的嬴政表示,这完全不是事儿,何况这才是人之常情吧,金钱又有谁会不喜欢呢?

若有那种人,他一定要让对方来为他免费打工。

——————

不独只有嬴政一人注意到了黑板的妙用。

不肖说一些帝王和臣子,甚至许多平民百姓才是最先想到那板子可以用来代替纸笔,这样家中孩子读书练字时,可以剩下一笔不少的花销,笔可以自己用头发绑着做一个,倒时沾些黄泥水,在一块光滑的板子上就能写下字,写满了只要拿到河里一冲就干净了。

反正他们又不是人人都盼着孩子能考出个什么结果,当然主要是自家孩子也不是那块料,但是认些字,不拘是当那账房先生还是什么,总归是识字的人将来的选择多些。

………………

宋朝

坑少萝卜多,冗官严重的宋,别的本事没有,老学究、卫道士却是不少。

满嘴“之乎者也、圣人言、子曰”,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每一次仙幕出现都是他们挑刺挑的最欢,虽说对女子的禁锢还没有往后的明清那样严重,但也和秦汉时比不得了。

刚开始仙幕里那女子口中对嬴政溢于言表的喜爱,就让他们十分不满,出口谩骂。

后面在许多人因为对视频里的女子口出淫语、恶意诽谤造谣被仙幕降下“天罚”之后,老实了一阵子。

哪怕看到仙幕上女子衣着“暴露”披头散发,也因着之前的“天罚”太过骇人,不敢说些什么,甚至一开始连在内心唾弃都不敢。

但随着时间推移,仙幕再没有降下过“天罚”,这些人又逐渐抖了起来。

在发现仙幕并不是不准人对后世人给出负面评价后,又脑子灵活的猜出了当时仙幕惩罚的原因在于“诽谤、造谣”。

那他们不虚构,照实骂不就好了?

于是这次的内容又引来他们的轻蔑和鄙夷———

“这后世果然是那没规没矩群魔乱舞的地方,竟然不拜孔圣人反倒一心逐利,真是满身铜臭,臭不可闻,耻与其为伍!”

说罢,还抬袖虚掩住口鼻,仿佛真隔着仙幕闻到了那“臭不可闻”的“铜臭”味。

“经商得利心满意,可怜他人囊中寒。这后世人竟还对此行径不以为耻反为荣,只一心看重金钱,开口闭口都是那阿堵物,果真是因移风易俗与那些蛮子也无异了。”

穿着一身崭新衣袍的男人说着还摇头晃脑一番,面上端的是一派怜悯同情之色,细瞧却遮不住那眼底满满的优越感和自负。

他们周围一群有十几个人,全都是些读书科举数十载却登不上朝堂的“失意人”。

各个自认才华横溢,只可惜时运不济,家中老小吃喝糊口都与他们无关,整天聚在一起就是高谈阔论,仙幕的出现更是让他们找到了一个好的发泄口。

凭借着对仙幕里那些后世人的“直抒己见”他们之间的关系倒是日渐亲密。

此时其他人听见前面两人的话,纷纷面露赞同,补充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