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定都上海 > 第一百一十集秋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十一年九月初九,汉中府略阳县铜钱坝

华阳集团办公大楼会议室。

蓝采和缓缓吐了个烟圈,摇头叹气道:

“唉,你这个算数真是不行。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

如今一头猪还杀不了一百斤肉,

平均到一天,也就不到三两肉,

我问你,九妹每天给你吃多少肉?“

大家一阵哄笑,肖老三红着脸:

“现在猪场养了一千多头,散养在农户家里的还有一千多头,

加在一起也就三千出头,

我想想办法,争取明年翻倍。“

蓝采和还是摇头:

“翻倍不行,必须翻倍再翻倍,

并且你们现在的猪太瘦了,多研究一下饲料,

争取让猪都长到两三百斤,不就解决问题啦?

再说,牛羊鸡鸭也要养多一点,还有鱼,

反正现在咱们人手又不缺。“

杨锦麟想起一事,道:

“前两天新任沔县知县过来拜访,

闲谈之时,说起这些年汉中府流贼不断,

乡民死伤无数,举家逃往外地的更多,

如今他们沔县境内无主良田甚多,即便有主,也大多抛荒,

他这个新任知县,根本收不到多少秋粮,

愁苦的不行。

江宁啊,你看这个事,咱们能否帮忙?“

蓝采和抽着烟,手抚光溜溜的下巴,沉吟道:

“帮忙嘛,也不是不行,

关键是怎么帮。

要么咱把这些荒地买下来,要么咱就承包下来,

你们说说看,咋样合算?“

王启年立刻道:

“当然是承包合算。

买的话,一亩上等水田,不要十两也要八两,

你买几万亩地,恐怕没那么多银子。“

蓝采和想想也是,过不了几年,天下大乱,汉中府地面上的所有土地,肯定全都是华阳集团的了,现在何必花那么多钱去买呢。

于是点头道:

“好吧好吧,买不起那咱就承包,

鹤翁找他谈谈,定一个承包方案。

只是零散土地咱可不要啊,必须是那种成片整装一些的,

最少五千亩一万亩起,够建设一个农业新村的规模。“

杨锦麟点头应承下来:

“嗯,这是自然。

不过我的意思是,沔县收不上来的秋赋,

集团是否帮他先垫上?“

“哦?

鹤翁是什么想法?“

蓝采和有些不解。

“如今,咱们陕西省境内的流贼大都肃清,这自然是好事,

可对于咱们华阳集团就未必。“

杨锦麟说得从容,神态像极了诸葛丞相:

“如今集团已经有一万五千人,以后还会越来越多,

这么多人聚集起来,很难不引起官府的猜忌。

是以老夫才提议,与周围的县衙,以至于府衙,

都要着意热络些,才能免除不必要的麻烦。“

一语点醒梦中人。

与当地官府的关系非常重要,蓝采和出身商人家庭,这个道理自然明白,只是集团发展太顺利,对于这个问题,倒是有意无意忽视了。

“鹤翁所言极是!”

蓝采和连忙起身拱手致意:

“老先生高瞻远瞩,我们这些后辈真是望尘莫及。“

在场的其他人也都随着蓝采和行礼,弄得杨锦麟只好站起身来,团团拜了,才又坐下,浑身倒是舒泰得很。

他随着两个儿子来到铜钱坝,原本打的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主意,根本没想到,这华阳集团的发展速度这么快,完全出乎他的预料,等到反应过来,就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了。

现如今,他身在集团最高层,每天需要他定夺的事情有很多,大权在握的感觉,让他很有些成就感,也就更加乐此不疲了。

蓝采和问:

“沔县一年秋粮要上交多少?“

杨锦麟道:

“我听他说,秋粮要交八千石,

不过他才能收到两三千石,至少还有五千石的缺口。“

“啊?“

蓝采和吃惊地睁大了眼:

“这么少?

这么大一个县,一年才交八千石粮食?“

杨锦麟笑道:

“哈哈是啊,确实是八千石,

不过夏粮还要两千石。

就这些也都收不起来。“

蓝采和不禁摇头叹气:

“哎呀看来靠着种地收租确实难以致富,

亩产太低了,没有化肥是真不行。

他这五千石的缺口,我看咱们就先帮他垫上,

以后还不还都无所谓,就当交个朋友。

只要他能承包给咱五万亩地,那以后他们每年八千石的赋税,

咱都给他们交了。

另外几个州县,还有知府衙门的交道,

也辛苦伯父一并跑了吧。

像这种类似的事情,您老只管做主,

当面答应就是。“

蓝采和表了态,别人也没啥不同意见,王启年倒是说:

“若论种田,一家一户肯定是不赚钱。

不过若是咱们集团能承包几十万亩地,化肥足够的话,

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众人心算一下,也都默默点头。

王启年又道:

“农业说完了,这工业的事情,

也请蓝总裁重视一下。

今年一百万两银子的销售目标,要实现也很勉强,

主要是玻璃的产量……“

没等他说完,白亮亮就打断道:

“纯碱这个月可以扩产,

玻璃产量应该就没有问题了。“

王启年只好道:

“好好好,玻璃产量我就不说了。

现在咱们是铁器一大块,玻璃制品一大块,

蓝总裁能不能想想办法,再开发一大块什么新产品,

明年咱们的日子也好过些。“

蓝采和连连摇头:

“行了吧,就这还不满足?

只要明年直接把产品铺到江南去,

我看销售额再翻一番应该问题不大。

至于新产品嘛,

我能弄出来很多,就怕你卖不出去。“

什么东西好卖,什么东西不好卖,什么东西利润高,什么东西利润低,这些问题,在集团会议上之前讨论过很多次,蓝采和不想今天再次磨牙。

铁器之所以好卖,是因为都是生产生活必需品,比如锄头和镰刀,比如铁锅和菜刀,这些东西,虽然利润一般,但是走遍大江南北,无论汉族还是蛮夷,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因此销量大且广。

而玻璃制品,特别是镜子,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并且利润极高。

而其他产品,即使精巧如油灯马灯打火机,或者香皂肥皂之类,销量都很是平平,归根结底,算不得生产生活必需。

大明百姓普遍清苦,要想从他们兜里抠几个铜钱出来,谈何容易。

王启年还是不死心:

“再想想嘛,好歹再弄一块出来。“

蓝采和伸手一指,笑道:

“那就这个吧,你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