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承明之治 > 第131章 地方改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杜如晦点头:“那么这个文治学院,就由老臣来作为副院长负责了。老臣的意思是,着重法制教导,其次是商算、治国等。而且,学员的来源,也需要从有基础的开始,否则从无到有的教学,很难有效缩短学期。”

李承乾点头:“老师决定吧,事后上个奏折,学生和皇后看一看,问题不大就实施即可。另外,则是学院的学员基础待遇问题了。学费的话可以全免,教材也可以国库出资,学员只需要备好衣物穿戴只需、日常被褥用具即可,其余用度学院承担。至于激励制度,这些老师们研究吧。”

房玄龄点头:“嗯,那老臣二人就先下去准备。另外,还请陛下下令,召集贞观老家伙们,聚一下,老臣等人充当说客。”

李承乾:“这些不成问题,学生自然会安排妥当的。”

薛仁贵、苏定方、薛万彻、裴行俭、黑齿常之、程务挺、王方翼、李谨行、郭孝恪、阿史那.社尔、李客师、执失思力、张士贵、契苾何力等人,外加兵部尚书、御史台、户部尚书也陆续来到两仪殿。

黑齿常之、阿史那.舍尔、契苾何力这几位许多人不熟悉,都是外族将领。黑齿常之,更是大唐对异族宝具。眼下,也都陆续被挖掘进入朝堂了。

李承乾指了指左右安排的座位:“自己坐吧。”

众人落座,等候李承乾的下言。

李承乾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茶水:“朕这段时间,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地方行政制度有所欠妥。同时,也对我朝如今还在实施的府兵制度,并不满意。首先,朕要说一说自己的观点,诸位爱卿皆可畅所欲言,这里也不是什么正规场合,一如东宫即可。”

“地方,朕的初步设想,乃是以道为基准,分离地方的行政、军务、监察权力。行政老规矩,交由现行的地方官府、衙门负责便是。军务单独设立地方军府,负责从全道抽调兵役组建维持治安的部队,平日里负责各自的辖区,需要的时候在道府所在州郡召集便是。监察方面,朕的意思是设立监察道的督查院,负责监察行政、军务双方。”

“地方道府最高长官为从三品府尹、军府最高长官为从三品统军,人选由中央任命,具体用谁朕会和吏部、兵部考虑。督查院,由御史台来负责任命。督查院最高长官为从三品的地方监察使,三年一调,详细的由御史台制定。还有呢,朕要统一一下地方军备,如今我国牲畜积累不少,将地方军府储备军备,一律更换为皮甲、木枪、长刀、木盾、弓箭。这方面,户部和兵部去协商一下,落实下来。”

“另外仁贵你们的话,也去就读即将设立的军武学院,深造一下。待到时机成熟,朕会把你们叫回来的,目前只能委屈你们了。大唐未来的战争不会少,开疆拓土的需求也不低,所以你们就厚积待发,等候时机便是。”

赵仁本询问道:“陛下,地方体制按照您的意思来的话,军务集中在道的手中对吗?那下辖的郡县呢?”

李承乾:“道作为我朝一级行政区,设立道府、军府、督查院。下辖州郡,设立州府、郡府即可,督查院派遣巡察使监督州郡即可。至于县区的话,照旧设立一个县衙便是了,负责正常的治理便是。督查院,一如你们御史台,在自己的辖区内,无论是从三品的地方最高道府、军府,还是四品、五品上下的州府、郡府,都可以监察弹劾。至于县级地区,督查院尽力顾及便是,朕会额外安排人员负责监察的。”

“每年,朕和三省会选调巡查令,前往地方就地勘测、访查民间的。这些,就不用吏部、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参与了。”

大家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额外着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地方权力还是那样,涉及行政管理、发展规划的事情,地方依旧可以自己决定。但是,地方军事力量集中独立到军府的统军手里,换言之彻底剥夺了地方作乱的大部分空间。古代叛乱,没有军事力量基本是扯淡,很多时候都是起义之后,地方的官方兵马下场,才彻底让一个国度乱起来的。

李承乾随即看向众人:“有何不妥之处,皆可直言,集思广益,批补缺漏。”

刘仁轨:“陛下,此套方略...怕是与目前的府兵制冲突了。”

李承乾点头:“朕只是先拿出一个方案来,将来改革军制后,会逐步一起推进的。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来年秋季,应该就能开始筹备落实军制改革了。”

长孙涣:“陛下,一说起这个,臣有一件事奏请。”

李承乾点头:“说吧。”

长孙涣:“陛下,这六部左右侍郎...还是空着的啊。”

李承乾:“各部左右侍郎,你们尚书自己提拔,只要能做事即可。你们负责六部,选拔称心的左右帮手,朕并不反对。前提,是朕审核批准后。”

“臣等遵旨,谢吾皇大恩。”

地方的三权分立制度,说白了就是给地方在大事上套一个紧箍咒,一个限制。同时,督查院的存在,也是为了联合百斯骑一同确保各地市监局、柜彷的运行。李承乾本人是极其厌恶贪赃枉法的官员的,因为他的本质以及他如今的高度,造就了这样的思想。

李承乾:“接下来,来谈一谈军制改革的预想。朕的初步设想,是设立军区制度。八方镇国军,每支军团按照过去的东宫五军为基准。同时,可以根据防区需要,配备一定的破阵军。届时,就是淘汰府兵制的时候,将士来源从各地军府选拔留任,委任的将领、左右都督、监军等人,分别会有相应的部门负责指派。”

刘仁轨:“陛下的意思是取消地方军对地方政务的管理吗?”

李承乾:“朕是有这个意思。”

契苾何力:“陛下,末将斗胆。那军区有何特殊之处吗?”

“军区,换言之就是规划好了的区域,是一支镇国军能够活动的范围。镇国军的宗旨在于拱卫大唐本土八方,而后勤维系将有中央垂直供给。换言之,没有命令,除却自卫反击、巡逻辖区外,不得私自调动士卒离开辖区。违令者,以谋逆论罪,概无赦免。”

薛仁贵等人也明白了李承乾的深意,用军区来捆住地方军团!三万大军,足以推平一个国家了,这也是为了边境稳固考虑,增设兵力确保边境安稳。强大的兵力,也是一个隐患,因此需要用军区来限制,如果一个军区有超出辖区的举动,长安直接发兵了!没错,你敢造反,李承乾这个皇帝就敢直接来把你们吊死,把你们就地埋了。

以往,地方军团,都是兼任了一块地区政务的,以保证就地补给供给,后勤支持,减小中央的压力。如今,把军区的所有后勤需求,都收回中央,也是一种限制。这种制度,根本保证就是中央本身具备强大储备,目的自然是提高对地方军区内部队的控制力。

军区造反,那么首先就要解决后勤补给问题,那就是朝国内发起进攻。你从边境打过来,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叛军无疑了,哪怕你挂着大唐的军旗也一样。这时候,不存在什么大义了,你哪怕说清君侧,也要一路打过来,期间一旦中央整备好了作战部队,且联络国外相邻的国家一同合围你,阁下又该如何应对?

因此,不给据点、没有自主后勤补给能力的军团,就是一把最好控制的利刃。

长孙涣:“陛下,若是实施军区制度,这后勤和维持压力...怕是巨大。”

李承乾淡然道:“大唐如今边远地区,还有不少的流民,招纳过来,安置在黄河、长江沿岸州郡,作为屯田兵,充作后备兵员。同时,也作为国内军方后勤辎重队。实施黄河、长江流域的屯田,收纳了难民,也有了后备兵员,乃至拥有了军方的辎重队伍,一举解放了百姓们过去承担的徭役。”

温振:“陛下,要把全国的无产流民都招纳过来吗?”

李承乾点头:“总好过他们四处流浪的好,花销虽大,但眼下国库也还承担得起,先把内部矛盾处理掉再说。”

不要认为古代所谓的治世、盛世,没有流民和乞丐。不存在的,任何时代都有无家可归的乞丐、流民,古代称为‘氓’。寒门那是落魄的贵族,人家家里或多或少有一套宅子、一些田地、产业之类的。

温振:“近些年,各地也借由土豆传播,有了丰厚的收入,安置了不少流民乞丐。眼下,把他们从各地大江南北的接过来,这开销怕是不小。”

李承乾:“国库本就取之于民,自当用之于民。若是国库为民而亏都做不到,还有谁能为百姓吃亏。”

温振:“陛下说的是,是臣孟浪了。”

长孙涣皱着眉头:“陛下...眼下正在进行的就有长安经济圈、税制改革、增铸货币、海运商贸、土豆市场化、长安的市产监、南北市监总局、各地柜彷和市监局、黄河清淤等诸多事项,国库此时此刻还要进行地方行政改制、招纳全国流民这两项大工程...真的是无力承担了。眼下,新朝之初国库的两百四十七万,如今仅有六十四万三千七百二十二贯了。”

“臣有一个想法,就是把中央采购权,下分给地方。让各地的货币,尽可能在各地流通。这方面的事情,交由各地道府、督查院、柜彷、市监局协同处理,大大减小货币滞留的弊端。何况,臣以为眼下的地方监察体制也完善了,大体上能够杜绝浪费出现。”

长孙涣这里口中说的增铸货币,也是收入,但不是一次性的。因为,增铸的货币到时候跟着南北市监总局、各地市监局和柜彷去的。地方柜彷落实,就是增铸的货币入库的时候。换言之,这笔钱不会留在长安的国库。

中央采购权下分给地方的一级行政机构,就是让各地按照自己的当地的府库和柜彷货币作为基准,你有多大能耐分担多大的压力。换言之,中央需要什么物资,你们各地准备好,之后送到长安来。避免了各地上缴税款后,中央又派人从各地采购来回折腾的功夫,减小损耗节约了成本。

而让督查院从旁监督、道府实施、柜彷也作为资金后备、市监局根据当地市价提供采购备问,还有暗地里的地方百斯骑协同,为的就是确保清廉的大体保持。地方采购,难免会多报金额,中饱私囊。

李承乾淡然道:“这样的话,地方市监局、柜彷、道府都需要定期上禀账本。总的来说,虽然有些不稳定因素,但的确减小了不便。好吧,就按户部尚书的意见来吧。”

长安经济圈的总彷,实际上就是调度全国柜彷货币的。当中央需要额外借贷的时候,总彷就去按照各地上报的账本,调取资金到总彷,供中央使用。各地柜彷上禀资金调度,那么总彷就会向中央上禀,从国库调取资金给总彷派发地方柜彷。全体看起来,就是一个圈罢了。货币在不断的流动,以此方便国家的经济运行。经济这东西,不是死的,而是活的。

长孙涣的这个法子,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就是全国财政权分化。中央有中央的财政,地方有地方的财政,中央财政不足那就从地方调取,亦或者借由总彷向全国各地柜彷借取。地方财政不足就向当地柜彷借取,如果借取太多无力偿还,那就需要请求中央拨款。没错,就是这样的一个流程。柜彷的钱从哪里来?百姓们手中。百姓们拥有了存款,必然会取出,一旦地方柜彷储备货币不足,就会尽可能收债,要么就是申请总彷调度。柜彷这东西,并不盈利,相反都是亏本的,但即便如此,也要做,因为这是国库和地方府库的一个后备。但不盈利,一旦跟不上发展速度,百姓们的存款规模越来越大,而中央和地方无法承受,那么就只有降低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