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1635改变世界 > 第97章 外交与扩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总理府,外交大臣王麻子此刻正在看着一封已经经过翻译的信件,信件正是从巴达维亚被迪德里克船长带过来的那封外交函件,信上署名人乃是荷属东印度公司的总督简·皮特斯佐恩·科恩,信上内容看得王麻子云里雾里的有些摸不着头脑。

重新检查了一遍信件的火漆以及信上的印章盖印之后,王麻子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封真实的外交函件,于是便拿着信去找陈昊商量。

此时的陈昊正在办公室内会见刚上任三个多月的教育大臣唐斌,两人在办公室内吵得不可开交,陈昊面红耳赤,而稳占上风的唐斌则是云淡风轻。

正好王麻子敲门求见,这让陈昊找到了一个下台阶的机会,赶紧招呼王麻子进门,热情询问是有什么事情来找他,并表示现在就有空处理。

唐斌看得一愣一愣的,这不是正在商量教育系统财政拨款的事情么?到底拨款多少钱还没聊清楚呢!怎么你陈昊忽然就有空去搭理王麻子了?好小子,这么明目张胆的转移话题是吧?

王麻子看到了唐斌也是一愣,顿时就想要告辞改日再来,陈昊一把拉住王麻子的衣袖不让他走,好兄弟就是拿来挡刀的嘛!

“你瞧瞧,财长王大人来了,你要钱找他就行了,何必缠着我呢?”陈昊无奈的对唐斌说道。

唐斌也是明白人,直言道:“没有你总理大人的签字,财政部谁敢拨出去一个铜子儿?总理,今天关于教育系统补充拨款的计划您必须给个准话,再拖下去,我这个教育大臣不当也罢,没钱叫我来当什么大臣?”

唐斌乃是湖广麻城人,今年四十四岁,人长得英俊无比,脸蛋白白净净,五官笔挺,头发乌黑,若不是颌下一缕长须,压根就看不出来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感觉就跟一个二十郎当岁的俊小伙一般。

唐斌的出身乃是湖广书香世家,他是家中嫡次子,自幼好学,但却并不热衷于传统的儒学科举之途,而是喜好心学,早年间师从李贽,李贽那可是一位差点颠覆明朝传统思想的大人物,虽然最后功败垂成自刎于狱中,但其留下来的影响力和学说却未曾消失。

李贽所创立的心学主要特点就是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这样的思想对于以传统儒家思想为主流的明帝国而言就是异端,所以这一学派自打创立之后就备受打压,一直到现在定海崛起之后,一切都有了改变。

李贽死后一直备受打压的心学门徒们忽然发现了定海共和国这么一个异类,这个国家的行事作为简直就是和他们的主张一拍即合,所以在定海共和国立国不久之后,就有大批的心学拥护者带着他们的思想主张涌入了定海境内。

这伙人虽然来定海没有两年,但影响力已经不容小觑了,已经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乃至陈昊都不得不征辟这伙人的领袖唐斌进入总理府,并且还任命唐斌为正二品的教育大臣,为的就是拉拢唐斌身后的心学派系,绝对不能让他们同议会那伙人合流,否则那可就麻烦大了,有钱有势的政敌并不可怕,但有思想的政敌的那可就是非常可怕了。

唐斌刚上任不久就开始大刀阔斧的对定海教育系统进行了改革,清洗了不少教育系统内部腐儒之辈,把自己麾下一大批推崇心学的门生子弟安插在了各级学校以及教育部门,并且改革课制,大幅压缩原本基层学校的儒学课程,加入新的心学内容。

一番折腾下来,目前定海国内的文化界以及教育界都掀起了一股新思想浪潮,但很多时候改革都是要花钱的,唐斌这么大刀阔斧的折腾,很快就把本年度教育拨款整没了,没钱了就开始死皮赖脸跑总理府折磨陈昊,陈昊也是拿这个家伙很没有办法。

“行了,行了,我答应签字还不成么?你且让我安静一会吧,我先瞧瞧老王有什么事情。”陈昊无奈长叹,转过头问起了王麻子的事情。

唐斌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光是口头答应还不行,必须要在文件上签字,他才肯离开,陈昊不签字,唐斌就这么一直在办公室内耗着。

陈昊只得忽略掉这个恼人的家伙,接过了王麻子手中递过来的东印度公司外交函件,开始认真的看了起来。

这封出自东印度公司总督的亲笔信内容很直白,里面绝大部分内容都是那位总督对定海共和国目前在中国海所取得辉煌胜利,表达了祝贺以及赞叹。

同时也透露了一些欲要合作的意图,在信件的最后又抨击了西班牙人在东南亚地区的暴行,表示西班牙人意图独霸南亚地区的野心昭然若揭,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荷兰人以及定海人的利益。

陈昊看完了信件之后差不多懂了荷兰人的意思,大概意思就是这些年荷兰人屡次攻打西班牙人的菲律宾殖民地失败,在西班牙人手里头吃了亏但却又没办法,现在想着找个帮手看看能不能动一动西班牙人的蛋糕。

自打万历年间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南洋地区的扩张都显得顺风顺水,尽管也经历过很多的挫折和失败,但终究依靠各种手段在南洋收获甚多。

尤其是简·皮特斯佐恩·科恩总督在巴达维亚建立了东印度公司总部之后,终于确立了垄断香料群岛至日本贸易航线的既定方针。

可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存在,还是让东印度公司感到骨鲠在喉,这种情况下马尼拉也成为荷兰人屡屡用兵的重点目标。

攻打马尼拉失败之后,荷兰人改变方针在台湾建立了北进基地,伴随着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盘踞的热遮拦城以及鸡笼港之后,荷兰商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对日贸易的半壁江山。

但伴随着定海人的崛起,荷兰人在北方海域的殖民点也被迫交出去了,尤其是在台湾地区的殖民点,都被当做通商筹码交给了定海人,北上对日本的贸易航线也实际上被定海人所垄断了。

但对此荷兰人也认清楚了现实,初步见识过定海人的军事实力之后,荷兰人已经没有挑战定海的想法了,实在是胜负难料,勉强打赢了那也是惨胜的结果,最后还是会让西班牙人捡便宜。

其实东印度公司的最大目标还是由明朝的东南沿海,荷兰人早就对明帝国富饶的市场觊觎无比,那里产出的生丝、瓷器种种货物都是荷兰人梦寐以求的存在。

但那些明朝境内大量的福建海商,总是不喜欢搭理荷兰人,因为同荷兰人做贸易往往需要以货易货,而且荷兰人很精明,他们的银子很不好赚,相比同荷兰人贸易,福建海商们更喜欢直抵马尼拉,从西班牙人手里赚取廉价白银,占据了美洲银矿人傻钱多的西班牙人往往一船货过去就能从他们手中换到半船银子回来。

这样的境况让荷兰人很恼火,他们同西班牙人之间的贸易竞争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到现在荷兰人几乎已经忍无可忍,想尽办法都要拔除马尼拉这个横亘在自己主要贸易航线上的肉中刺。

尤其是伴随着近些年定海的崛起,虽然定海人强势切断了荷兰人北上日本的贸易航线,并且定海人的海军已经又拿走了荷兰人在台湾岛上的地盘。

但只要有更大的利益,荷兰人并不介意失去这些东西,甚至利益足够大,荷兰人甚至还可以拱手让出日本航线,把台湾白送给定海人都不是问题,比起北方日本市场,新兴的定海市场和明帝国大陆市场才是最大的蛋糕!

恰恰定海人手中就有这样的利益筹码,那就是堪称暴利的商品和开放的市场,这两年荷兰人仅仅就是凭借从福建郑家获得一些转手的定海货就赚得了比以往翻倍的利润。

来自定海的美酒、布匹、农具、日用品、各种初级工业品令荷兰人欲罢不能,不只是东印度公司需要这些商品,就连荷兰本土都开始要求东印度公司运输更多的定海货物往本土。

可惜的是荷兰人没有建立同定海的直接贸易关系,双方之间的外交关系依然还是冷淡状态,原因就是去年战争爆发之前,荷兰人扣押了几艘来自定海的商船,这样的行为当时是在福建郑家的教唆之下才干出来的。

之后被定海人发现,定海人立刻切断了对东印度公司的货物供应,同时让明帝国严厉申斥福建郑家,双管齐下搞得荷兰人非常难受,同时也让荷兰人意识到了定海是一个棘手的目标。

无奈之下荷兰人转变态度,开始寻求合作,想要联合定海先搞定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势力,然后再打通双方之间的贸易航线。

陈昊看完了整封信件,也弄明白了荷兰人的意思,开始思考起来了,思虑片刻之后,陈昊下定了决心欲要做掉西班牙人,动手理由都是现成的,那就是西班牙人1603年以及1639年两次屠华事件!

而且目前定海也到了需要对外扩张殖民地的时候了,西班牙人这么不长眼,那就先拿西班牙人开刀再说咯!

虽然下定了决心,但陈昊也不打算去和荷兰人合作,而是打算自己拿下马尼拉,小孩才做选择,大人全部都要,定海完全有这个实力独吞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殖民地,为什么又要让荷兰人过来分一杯羹呢?

不止是马尼拉,就连西班牙人所占据的贸易航线,陈昊也打算搂草打兔子顺便拿下来,当然如果可以不动刀兵通过谈判拿下这些东西那就是最好了,但如果西班牙人不识抬举的话那就只能让对方见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了。

陈昊将自己的想法对在场的王福开还有唐斌说出了口,不出意料,两人都极其赞同陈昊拿下吕宋的决定,尤其是听闻马尼拉两次屠华事件之后,那就更是义愤填膺了。

很快,总理府内部就在陈昊的主持下召开了一次大臣集体会议,以全票赞成通过了讨伐马尼拉西班牙人的提案,提案形成文件第二天就递交到了国会进行讨论。

与此同时总理府发行的定海公报也刊登出了总理府决定,并且大幅报道了关于西班牙人在马尼拉两次屠华的事件信息,民间闻讯之后一片哗然,谁都没想到自家后院竟然有这么一伙西洋人竟然敢再四十年间两次屠杀天朝子民华人,还杀了数万人,这简直就是骇人听闻。

很快在民间舆论压力之下,国会也用光速通过了总理府的讨伐提案,以全票赞成的结果对西班牙人宣战,注意这里的宣战并不是仅仅只是对西班牙菲律宾殖民地宣战,而是对整个西班牙王国宣战。

依照对等原则,定海共和国不可能只对西班牙的一个下属殖民地宣战,那么干太掉档次了,要战就战对方的整个国家。

一直持续关注着定海情况的南京方面也忽然有了动作,崇祯皇帝也发布诏令对西班牙人宣战,派出了一支两千人的部队前往宁波驰援定海人征讨吕宋菲律宾的战争。

原本明帝国官府高层中枢对于这样的消息是不打算理睬的,他们的军事中心依然还是镇压农民军和抗击建奴,高层文官依然还是传统思想,认为不值得为几万天朝弃民大动干戈,自打明末以来中原大地的死伤的百姓何止百万,区区数万海外弃民有什么值得关注呢?

但来自定海的舆论信息还是扰得南京一片沸沸扬扬,大量年轻士子以及商人阶层都踊跃请愿干涉这一次战争,打出大明国威。

南直总督顾瓒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些变化,当机立断的进谏皇帝要求出兵参战,这可是一石三鸟的大好机会,此次出兵一可以履行先前与定海人之间签订的友好协作条约强化双边关系。

二可以借着出兵的机会捞点好处,既能够从定海人手中捞取一些昂贵的装备,还能够锤炼官兵积累火器作战经验,说不定也能借着此次出兵捞取一些海外利益。

最后第三点原因就是目前的大明急需一场胜利来鼓舞人心,无论是什么战争,只要是胜利就行!

明帝国忽然之间的开窍发兵援助,让定海感觉到了一股惊喜,终于觉得拉拢扶助明朝还是有一些回报的,立刻定海人就作出了积极回应。

总理府公开表示极度赞赏大明帝国此举,同时财大气粗的定海人也回应此次出兵军费不需要大明掏一个铜板,只需要出人就行了,装备还有作战开支都由定海人包了,而且两千人太少,至少也得翻个倍。

明人出命定海人掏钱这样的事情对于定海而言是非常愿意干的,因为定海不扩军则矣,一旦扩军想要裁掉那可就是千难万难了。

基本扩军就是常备军,战费开支以及装备费用都是小头,后续的维持费才是大头,用明军来助战,打完仗就可以让他们归建,这实在是太划算了。

说干就干,一切战前手续走完了之后,总理府发出了动员令开始召集部队准备远征,此次出征陈昊又打算亲自挂帅,因为手底下无人可用了,能够有资格出征挂帅出征的只有陈昊本人、李敬天、徐望祖等三人。

哪怕王福开都差了那么一点意思,毕竟王福开本人从军经历不足,没有参加过几次战役,具体指挥战役经历更是为零,从议会转回军中之后一直都是干后勤稳固后方,转入总理府任职之后也是担任财政大臣。

打仗可没有让财政大臣上战场的道理,所以这一次王福开依然还是在后方搞定后勤工作。

李敬天和徐望祖两人各自镇守登莱开拓队以及朝鲜垦殖区,不能轻动,下面人有能力的将领还未成长起来,所以这一次就算是陈昊有些不愿意,也只能无奈亲征吕宋。

走之前陈昊还得留下许多的嘱托,毕竟他可是四十多岁的人了,远征湿热多疫瘴的热带战区,一个搞不好走了郑成功的老路,病殂于军中也是正常的,所以走之前必须要交代好一切事宜,同时叮嘱徐望祖这位二号人物随时做好返回本土接位置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