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 > 第171章 那要是皇爷爷呢?他能不能保住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1章 那要是皇爷爷呢?他能不能保住我?

“臣下该死,是臣下浅薄了,我罪该万死。”

看着金忠害怕地趴在地上,朱高炽心情放松地挥挥手让他起身,

“行了,这事儿跟你没关系。你觉得这几条法令怎么样?有推行下去的可能吗?”

朱高炽的话语很是平淡,就好像在讨论今天的午饭要吃什么,

可金忠却完全不敢怠慢,

“睿王殿下,臣下对您五体投地,这些法令都是臣下之前从未想过的,

臣下一个八股取士进来的臣子都想不到如此精妙贴合的法令。臣下佩服您成熟的从 政经验。”

“可……”

金忠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剩下的话说了出来,

“可您也一定知道,如果您要推行这些法令,让官宦贵族和平民一起缴税、服徭

您需要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甚至,就连您的父亲燕王殿下都不一定能保得住您。”

朱高炽认真地点点头,他其实很欣赏金忠敢于如此坦诚地谏言,

这也是他愿意将推广心学的任务交给金忠的原因。

朱高炽露出一个神秘的微笑,

“那要是皇爷爷呢?他能不能保住我?”

朱高炽的话,让金忠无比的震惊,只能微张着嘴巴却没法出声,

难道推行这些法令,是当今皇上的主意?

金忠感觉到自己的后背出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冷汗,他没想到,

身为皇帝,朱元璋的野心居然要触动整个贵族官宦集团的利益,

难道以江山的稳固为代价,他也在所不惜吗?

朱高炽看出了金忠内心的疑惑和困扰,于是简单的疏导,

“行了,你就当没看过这份文卷好了,接下去还是全心全意地研究心学的思想。”

金忠如蒙大赦,赶忙跪下来拜谢,同时也抱拳拱手,

“睿王殿下,如果您真有这样的想法,那么您要面临的阻力不小啊……”

朱高炽挥挥手,金忠识趣地不再说话,而是匆忙地起身退出殿外。

夜幕降临,朱高炽在自己的书案前正襟危坐,等待着朱元璋的到来。

果然,朱元璋和朱标前后脚走进了朱高炽的书房,这情形跟上一次如出一辙。

“皇上,太子殿下,炽儿给二位请安了。”

朱元璋面对着自己的皇孙儿落座,饶有兴致地观察着朱高炽脸上的表情,

十一岁的孩子,表情却异常的镇定自若,仿佛面前坐着的不是当朝的皇帝和太子,

而是平常人家里来串门的邻居。

朱元璋之所以选择在朱高炽的府上见面,也是有他的良苦用心,

他不想让自己的皇孙儿感到过分的紧张,更不想让其他的大臣们察觉到,

朱高炽接下来要提出的,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改革方案。

当然,前提是朱高炽真的能拿出这样一份方案,

即使朱高炽没办法如愿拿出这样一份应对之法,现在也不在朝堂之上,

朱元璋自然也不会过分苛责他的皇孙儿。

满朝的文武群臣都拿不出一份能让人满意的解决之法,

他居然要指望一个十一岁的孩童,说出去才真的是贻笑大方。

朱元璋还是按照惯例,跟自己的皇孙儿一阵嘘寒问暖,表现得很是亲切,

并且掩盖着内心想要得到答案的急躁心情。

终于看气氛已经烘托的差不多了,朱标率先开口,

“侄儿,上次父皇跟你提起过的那件事情,你可还有头绪啊?”

朱高炽一听到朱标这么说,立马双膝跪地,表现出惶恐的神情,

“皇爷爷,请您息怒啊,炽儿这半个月里茶不思饭不想,就是在想着这通行天下皆 准的解决之法。

可炽儿实在是学识浅薄,又没有见识过我大明的官场,实在有些难接地气。”

朱元璋的内心深处闪过一丝失望的情绪,不过马上大笑着开口,

“快快起来,炽儿不用这么紧张,今日就是我们一家人谈谈心,何必如此惶恐呢?”

“朕手下有满朝的文武,尚且不敢夸下海口,说有解决之法,朕又如何能苛责你一

人呢。”

朱高炽拍拍膝盖上的尘土起身,内心暗喜,他在等待的时机好像终于成熟了,

“皇爷爷这么说,炽儿也就能把心放在肚子里了。不过这半个月的时间,

炽儿苦思冥想也不是全无收获,脑袋里倒是真多了一些想法,不如请皇爷爷您二位 帮我看看,

若有不当的地方,您二位也多多指正才好。”

听到自己的皇孙儿并不是全无收获,突然的转折让朱元璋喜笑颜开,

“好你个炽儿,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你这就是怕皇爷爷责罚你啊!”

“炽儿不敢。”

说话间,朱高炽双手将所作文卷奉上,高举过头顶,让朱元璋接过。

朱元璋徐徐展开文卷,和朱标同时看到了文卷上的几个大字,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光是这几个字,就让两人同时睁大了眼睛,若说独特或者奇思,

其实这样的观点并没有什么奇巧之处丁。

可朱高炽敢给出这样的解决之法,背后的决心却是常人所不能比的。

上千年的王朝迭代,江湖会际,还没有任何人敢牺牲世家大族和官宦阶层的利益,

来为底层的老百姓们减免赋税。

归根结底,所有人都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看问题,不管时代如何更迭,

这些创立制度的人永远都是统治阶级,对他们来说,像黎民百姓让步,

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但朱元璋却能够理解皇孙儿的这种想法,他也是贫农出身, 一路打江山,才坐在了 现在的皇帝位置上,

也正因为这样, 一直以来朱元璋都对自己的出身耿耿于怀。

他的整个童年时代都在给地主家放牛,可当饥荒和动乱来临的时“五八零”候,

地主们甚至不愿意给他一点薄钱去安葬他的兄长和父母。。

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朱元璋的脑海中真正出现了颠覆这个时代的想法,

他要过饭,当过和尚,为的就是活下去,然后结束这个动荡的时代。

朱高炽在卷首写下的这几个字,成功的唤醒了朱元璋内心深处的想法,

从始至终,朱元璋都对那些官宦和权贵没有什么好感,在朱元璋的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