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封地拥兵八十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 第223章 追封先王,新朝皇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3章 追封先王,新朝皇帝

重组六部、恢复朝纲,以及征讨大新余孽之事安排妥当之后,已自立为帝的陈怀安并未在金陵皇城逗留,而是马不停蹄的赶回晋王封地龙城。

他要第一时间回乡祭祖,将天下归晋的消息祭告先王陈破虏和陈家列祖列宗。

而镇守金陵城的重任,则交到了大将军王翦的手上。

有王翦坐镇金陵,足以让陈怀安安心。

陈怀安是在三日后返回封地龙城的,这一次他轻车从简,甚至是晋王府家眷都不知道他返回龙城的消息。

这日,晋王府太妃娘娘徐若云,正一左一右的牵着刘书君和月绮罗两位儿媳,在王府的后花园散步谈心时,一句突如其来的母后,顿时令徐若云怔在原地。

“母后!”

迟疑片刻,徐若云猛地转身,目光正好落在风尘仆仆的陈怀安身上。

一左一右陪在徐若云身边的刘书君和月绮罗,自然也是看见了陈怀安,在片刻的惊诧过后,二人几乎是同时向陈怀安行礼:“见过晋王殿下!”

哈哈哈!

陈怀安爽朗大笑着向二人点头回应,接着快步走到母后徐若云身边问候道:“母后,你认不得儿臣了?”

扑哧!

徐若云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一边拍打着陈怀安的后背,一边慈爱而关切的问道:“回来怎么也不知道提前给母后说一声呀?”

“母后也好带着王府的家眷们,出城去迎你啊!”

面对母后从“斥责”,陈怀安并未第一时间作出回应,而是很自然的从两位王府准儿媳的手上,拉过了母亲的手臂扶着。

刘书君和月绮罗二人,则是亦步亦趋的跟在陈怀安母子身后。

花园内的其余王府下人,很识趣的全部退了出去,把空间留给久别重逢的晋王母子。

陈怀安一边陪母亲散步,一边笑着说道:“母后,儿臣此番突然返回王府,其实是回来向母后报信的。”

哦?

闻言,徐若云眉毛一挑,道:“让母后猜猜,能让日理万机的晋王殿下亲自前来报信,此事必定非同小可;”

说着,徐若云突然停下了脚步,看着陈怀安问道:“是不是龙城靖难大军已经攻破金陵城了?”

哈哈!

陈怀安再度爽朗大笑,道:“母后圣明,要不说知子莫若母呢,果然是什么事情都瞒不过母后的火眼金睛啊!”

“不过——”

陈怀安话锋一转,又道:“攻破金陵城只是其一;”

“其二嘛,从今日起,咱这晋王府的规矩和体统都应该要改一改了。”

嗯?

徐若云不明就里的看着陈怀安,就连跟在二人身后的刘书君和月绮罗,也是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咳咳!

陈怀安干咳两声,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的说道:“母后,朕已于三日前在金陵称帝,初定于正月登基;”

“您说,咱这晋王府的规矩和体统,是不是该改一改了啊?”

刷!

此话一出,在场的三位王府女眷俱是一惊,眼神中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表情复杂的看向陈怀安。

尽管,对于晋王陈怀安登基称帝一事,晋王府的家眷那都是心知肚明,板上钉钉的事情。

可,真当陈怀安称帝的这一天来到的时候,众人还是免不了一番惊诧。

最后,还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就贵为新朝太后的徐若云最先反应过来,她当即吩咐道:“书君,绮罗,你们两姐妹先退下吧,哀家和皇上有话要说;”

“对了,你们去吩咐膳房准备一下,晋王府要大宴龙城军民,晋王称帝,要与民同庆!”

“是,太后娘娘!”

这刘书君和月绮罗二人,脑瓜子也是转得快,当即连对徐若云的称呼都变成了太后娘娘。

临别前,二人分别回望了陈怀安一眼,那小眼神中既有含情脉脉,也夹杂着几分意味深长。

很快,偌大的王府后花园内,便只剩下了陈怀安母子。

徐若云开门见山的说道:“儿啊,你就这么在金陵城称帝了,那大新的灵武皇帝,还有奸相秦如桧拥立的伪帝洪熙皇帝呢?”

陈怀安回道:“母后,灵武帝对外宣称的是投江自尽了,实际上朕已经把灵武帝收为义子,赵灵武已经改姓陈灵武;”

“此时,他应该已经抵达胶州城,待到龙城水师舰队清剿完盘踞在黄海近海,以及高句丽半岛的倭寇海盗后,朕便打算将他们母子送往高句丽,去当个富家翁;”

“至于伪帝赵灵瞻,已经死在了龙城靖难大军攻破金陵城的那天,死在了奸相秦如桧的手上,而那奸相秦如桧也已经伏诛。”

听着陈怀安的话,徐若云频频点头,继而再度发问:“儿啊,那传国玉玺你可拿到手上?”

“当然!”

陈怀安笑着道:“正因已经拿到了传国玉玺,朕才决定放了灵武帝母子一条生路;”

“毕竟,朕没必要再去为难一对孤儿寡母,去为难一个年仅三岁的小皇帝!”

嗯!

徐若云点了点头,似乎是默许了陈怀安放灵武帝一条生路的做法。

随后,母子二人又就新朝初立的事宜闲聊了一番,最终引到了陈怀安此行返回晋王府的目的上。

陈怀安道:“母后,朕此番秘密返回龙城,目的有二;”

“其一,祭奠父皇的在天之灵,告诉父皇而今天下归晋,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安息瞑目了;”

“其二,便是想趁着登基大典举行之前,确定皇后的人选,总不能真的像母后说的那样,开历史之先河,立东西宫皇后吧?”

顿了顿,陈怀安又补充道:“即便是立东西宫皇后,未来也避免不了王储之争啊,到时候立谁为太子,那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嗯!

徐若云点了点头,道:“儿啊,你说的这也的确是个问题,先不考虑册立皇后一事,先去你父皇的陵寝祭奠他吧!”

“母后想,九泉之下的先皇在听到你称帝的消息,一定会很开心的。”

“你父皇啊,这一辈子就是败在了忠义二字上,若非如此,这皇位早在三十二年前,就该是我们陈家的,又怎能落到他赵莽手上?”

“若是你父皇心狠一点,又何至于落到客死他乡的地步,若不是我儿怀安有帝王之命神灵相助,我晋王府数百家眷恐怕早就惨死在前往北海就封的途中。”

说着说着,徐若云竟然红了眼眶,继续道:“诶,不管怎么说,这老天爷还是开眼了,是我们陈家的东西,它终归还是回到了陈家的手上!”

当日下午,晋王陈怀安于金陵城称帝,初定于正月登基的消息便在封地龙城传开。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龙城的五十万军民百姓都沸腾了!

这龙城,可是晋王的基本盘,是两代晋王苦心经营多年的大本营,城内的军民百姓皆是晋王死忠,在得知晋王陈怀安称帝的消息后,那自然是热血沸腾,兴奋异常。

当日,城内的饭馆全部被晋王府包下,在龙城大摆三天的流水席,以庆祝晋王称帝。

而在晋王府内,同样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坐镇龙城的兵马副元帅陈庆之,以及一众龙城破虏军旧将,还有西域三十六国和吐蕃派驻龙城的使臣齐聚王府,载歌载舞饮酒作乐,共同庆祝晋王称帝。

翌日,由新帝陈怀安牵头,晋王府数百家眷随行,还有城内的龙城破虏军护驾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开出龙城永定门,前往先皇陈破虏的陵寝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陈怀安要在今日,亲自追封其父陈破虏为帝。

先王陈破虏的陵寝,坐落于凤鸣山上,与互为犄角的龙山隔河相望。

陵寝墓室正对着龙山大营,寓意九泉之下的先王陈破虏,在死后依然能眺望、注视着他一生中为之奋斗,倾注了全部心血和精力的破虏军大营。

整个陵寝占地广阔、气势磅礴,陵园内遍布精美的石虎、石象等石刻雕像,四周栽种着高大茂密的松柏,象征着先王陈破虏长眠于此,与天地同寿。

辰时时分。

以新帝陈怀安为首的王府一行,迎着穿破晨雾的晨光走进先王陈破虏的陵寝。

祭祖殿堂之内,那宽阔的广场早已经被人提前精心布置,正中间的青石板通道上已经被铺上了厚厚的红毯,道路两侧竖起高高的龙凤旗迎风飘扬;

吉时已到,祭祀大典正式开始。

鼓乐声渐起,低沉而庄严,如同历史的长音在先王的陵寝上空回荡。

随后,则是身穿华服的王府家眷和封地官员,手持玉笏和香炉进场,在庄严宝相的祭祖广场上依次列队。

最后,才是穿上了一身裁剪合体的明黄色五爪龙袍的新帝陈怀安,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一步步走向广场中央的祭坛。

祭坛之上,早已摆满了各种祭品,美酒佳肴以及象征着五谷丰登的五谷杂粮。

在祭坛的正中间,则是摆放着先王陈破虏的牌位和画像,牌位前香烟缭绕,画像中的先王陈破虏面容威严而慈祥。

初登帝位的陈怀安面对祭坛,眼前是父皇陈破虏的牌位和画像。

他双手合十缓缓跪下,低着头默念悼词,向父皇陈破虏表达敬意和怀念之情。

紧接着,陈怀安亲自为父皇陈破虏献上祭品,并且敬酒三杯,以示对父皇的恭敬和感激。

随后,在陈怀安的带领下,前来参与祭祀的王府家眷和随行的文臣武将依次上前,向先王陈破虏行叩拜之礼,并献上了自己的祭品。

整个过程漫长且庄严,每个人都沉浸在对先王陈破虏的敬仰和怀念之中。

祭祀仪式进行到高潮之时,四周的鼓乐声再起,节奏也变得更加慷慨激昂。

而新帝陈怀安则再次举起手中的酒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高声吟诵祭文,歌颂先王陈破虏一生的功绩。

最后,只听得陈怀安铿锵有力的说道:“朕已于旧历大新灵武二年七月十九,于京师皇城称帝,正月登基,特此祭告父王及陈家的列祖列宗;”

“此外,为彰显父王于新朝之功绩,朕决议于今日起,正式追封先王陈破虏为我新朝之先皇帝,谥号高祖皇帝!”

随着陈怀安一锤定音的宣布,追封先王陈破虏为新朝的高祖皇帝,整个祭祀仪式也在此时达到顶峰。

参与祭祀的文臣武将皆齐齐跪拜,拜见先帝。

整个祭祖仪式一直持续到午时,随着所有祭祀环节结束,这场盛大的祭祀仪式也终于算是完美落幕。

而这一切,都被返回凤鸣山栖霞寺闭关修行的黑袍老和尚东方孝看在眼里。

早在三日前,东方孝夜观天象见帝星北移,就已经推算出晋王陈怀安已经在金陵城称帝。

但,这自诩是参破了天机的老和尚东方孝,却并未主动前往晋王府,当面向陈怀安祝贺他初登帝位。

而陈怀安也心照不宣的,并未差人前往栖霞寺叨扰东方孝。

这也算是,二人之间的默契吧!

这时,站在栖霞寺外风波亭内的东方孝,看着先王陈破虏陵寝的方向,摸着下巴处花白的胡子,自言自语道:“殿下,当初贫僧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妄想着能送殿下一顶白帽子;”

“而今看来,这顶白帽子戴在了殿下的头上,那才是殿下历劫的真正开始啊!”

“前路漫漫,殿下且行且珍重吧,阿弥陀佛!”

说完,东方孝双手合十,默默的向先王陈破虏的陵寝方向弯腰行礼。

阿嚏——

阿嚏!

几乎同时,已经完成全部祭祖仪式,正着手返回王府的陈怀安,也毫无征兆的接连打了几个阿嚏。

见状,一旁的金吾卫统领萧破出言道:“皇上,要不要顺路去一趟栖霞寺?”

陈怀安抬眼看了一眼栖霞寺的方向,似乎在那半山上的风波亭中,看到了那一道熟悉的黑色身影。

禁不住,又想起了他第一次与东方孝站在风波亭内指点江山时的场景。

陈怀安也没有忘记,在自己起兵之初东方孝坐镇龙城,辅佐小王爷陈龙象处理封地政务的功劳。

却不知,这老和尚为何突然选择在自己即将称帝之时急流勇退。

否则,陈怀安还真不介意,将黑衣宰相的位置交到东方孝的手上。

可现在,他却不想再去打扰一心闭关修行的老和尚。

陈怀安摆了摆手,道:“算了,起驾回王府行宫吧!”

“是,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