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舌苔少或者无苔时,舌面乳头通常会萎缩,我们推测此时胃肠等消化道器官的上皮组织也像舌面上皮组织一样有萎缩现象。

因此临床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常见到‘镜面舌’。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常见到舌苔少或者无苔,这也印证了‘舌苔由胃气所生’的中医理论。”

何老师的这一番话语,让李介宾感到耳目一新。

由于舌诊发展相对较晚,现在更能充分借助各种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来辅助研究。

正所谓现代技术,你可以用,我也可以用。

如果不是拍照技术,那么这些舌诊图片怎么能看的那么直观?仅凭文字描述,几个能快速上手?

而以后这个技术不仅可以更为精准的图像处理方法,还使得对舌苔、舌质等关键指标的检测变得更加高效与便捷。

想象一下,在未来的医疗场景中,中医们或许只需通过简单的舌头扫描或图像识别,就能迅速获取患者身体内部状况的信息,并据此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当舌红、舌苔厚腻时,舌面乳头通常有充血、水肿等炎性变化,因此慢性肥厚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肠伤寒、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常常见到舌苔厚腻。”

哎呀,我真是错怪老师了啊。

老师终究是老师呀,那可是相当厉害呢,确实有两下子哟!

其实说白了哈,所谓舌诊呢,无非就是观察舌质、舌苔还有舌下络脉这三样东西罢了。

先来说说舌质吧,它呢就是舌头本身的颜色;

然后再讲讲舌苔,这个更好理解啦,就是长在舌头上的那些苔状物;

最后一个舌下络脉呢,则是把舌头卷起来后能看到的位于舌下的两根脉络。

通常情况下哦,我们所说的正常舌象应该是那种淡红色的舌头以及薄薄的白色舌苔。

顺序是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两边——舌下络脉的顺序进行观察。

何老师提出了教材上的一种方法:“看舌八法:一看舌苔,二看舌质,三看舌尖,四看舌心,五看润燥,六看舌边,七看舌根,八看变换。”

有个同学问道:“老师,听说舌尖是跟心有关,舌根是跟肾有关是嘛?”

何老师心想总算有个问正常问题的了,“一般来说是的,关于舌体的分区,有很多种分法。”

“但基本规律大差不差,上以侯上,中以侯中,下以侯下。

目前主流的分法有三种:以脏腑分,就是你刚刚说的那种,舌尖属于心,两边属于肝胆,脾胃属舌中心,舌根属于肾。

以三焦分就是舌尖属上焦,舌中属中焦,舌根属下焦。

还有主要针对肠胃病的分法,舌尖属上胃脘,舌中属中胃脘,舌根属下胃脘。”

话还没说完,下面的学生已经纷纷开始有镜子的照镜子,没影子的照手机了。

“老师,我舌苔看着有点腻,但是舌根没苔,是不是肾虚呀?”这个有可能。

“老师,我舌头好像没苔呀!”这个有可能是太薄了你没看出来。

“老师,我舌尖红,是不是心火旺盛?”这个也有可能。

何老师双手微微向下压着,然后轻声地说道:“好啦,同学们,这便是咱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哦!考虑到可能会有部分同学理解起来稍微困难些,所以呢,我这边特意准备了一些图谱来辅助大家理解哈,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区分和识别。”

话音刚落,他便熟练地点开了投影仪,并将画面切换至需要展示的图谱页面。

紧接着,何老师继续讲解道:“那下面呢,请大家先看一看屏幕上显示出来的这几张图片吧。”

这时,已经有眼尖的同学注意到了这些图片,不禁好奇地开口询问道:“诶?这难道是传说中的黑苔吗?”

与此同时,另一个声音也响了起来:“不对呀,我怎么觉得这像是黄苔呢?”

一时间,教室内议论纷纷,同学们都对这些直观的舌苔图谱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何老师笑着说道:“都不是,这些是染苔,我们舌诊的时候要注意哈,很多时候,要辨别是不是真苔假苔。还有就是,有药苔。现在西医院多,用了激素类药物,舌质会变红;抗癌化疗,舌苔会减少;

应用抗生素,会出现黄褐色、灰黑色舌苔。”

“还有就是光线变化也会容易让舌苔出现变化,室外阳光好的地方,黄苔可以变浅,舌质可由暗红变浅红;室内照射日光灯可使舌质变浅红并略带玫瑰粉。”

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啊!这里面竟然还有如此之多的门道……

“老师,那如果换成黑人会怎样呢?”

或许因为何老师本身就是个狂热的足球迷吧,他竟然直接点开了一张照片,并向众人展示道:“来,都过来瞧瞧,知道这是属于哪种人的舌头吗?这可是我压箱底儿的宝贝哦!”

众人纷纷围拢过来,满心好奇地盯着屏幕看去。

这时,一名学生率先开口猜测道:“难不成这是黑人的舌头?”

然而,何老师却摆了摆手,否定道:“不对,这其实是白人的舌头。”

......白人的舌头原来也是红色的呀......也对,电影里就有,但是平时只顾着看电影,忘记了学习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呀。

“再看看这张。”说话间,另一张图片出现在屏幕之上,但众人依旧难以分辨其中区别——同样都是淡红舌、薄白苔。

“这张就是黑人的舌苔图了。”

听到这里,下方的学生们纷纷露出恍然之色:原来肤色对于舌头并无太大影响啊!

如此看来倒是颇为有趣,那么是否意味着中医若是去往海外发展,其舌诊方法无需大幅改动呢?

毕竟似乎也未曾听闻过有为不同人种编写专属舌诊书籍之事。这样想来,中医走向世界或许会少一些阻碍吧……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所谓胃中生气,是指的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以出现一层薄润的舌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