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过当曹贺看清楚之后,又感觉不太对。

这检查归检查,怎么有些人,城门守卫直接就放行了?

当轮到他们时,曹贺方才明白怎么个情况。

“这位老兄,是这样的,无论何人,来往我安平县都需进行照例的身份登记。

不过你也放心,只要登记过一次,只要拿着这块你的身份牌,往后就可直接进出我安平县。

而且只有这块身份牌,你才能在我安平县做买卖,住宿吃饭。

否则一旦查明并无任何身份证明,那就得面临驱逐出境的可能。”

负责登记的书吏态度还算和气,不过许是登记的太多了,他有些不耐烦。

对于书吏所说的这点,曹贺倒是一点也不奇怪。

这不就是凭由嘛!

(注:宋朝的路引叫凭由,宋吹喜欢声称宋朝没有过所和路引。但实际上宋朝的凭由,查的比过所和路引还严格。)

凭由在大燕可是十分严苛的。

对于百姓的流动管控限制比历朝历代犹有过之。

如一些流民,甚至都不敢走大路,而且流民想进城,纯粹看这位县老爷愿不愿意接纳,不接纳人家完全有说辞。

就说你没有凭由,属于流氓!

“这位差爷,您看此物不行吗?”曹贺拿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凭由。

然而对方直接摇摇头。

“这位老兄,此物在我安平县不通用,你在其他地方如何某不管,但在这里就是这规矩。

且速速登记吧,如若不愿登记,那恕我无法放尔等进城。”

书吏也更加不耐烦了,一副你要么乖乖听话,要么老子就不伺候你的态度。

见此曹贺倒也无所谓的点点头,入乡随俗嘛。

好在登记身份牌无需缴纳钱财。

很快不仅曹贺曹明二人,车队的仆役也纷纷登记,领到了身份牌。

那是被切割成小木牌的牌子,上面还有一个专门钻出来的孔洞,可用绳子挂在腰间。

而上面则是用毛笔写着几个字,分别是姓名,性别,籍贯。

实际上如若是有大乾爵位之人,这后面还会加上所属爵位。

曹贺还想过这东西能不能私下自己更改,不过看了看书吏还在一旁一边看着他,一边书写着什么,他瞬间打消了这念头。

因为书吏竟然还将他的外貌特征给做了下简单描述。

比如描述他曹贺的年纪,胡须是什么样式,脸型轮廓,身高。

看似只是简单描述,实际上将他各个能体现身份的细节全都描述在册。

并且查起来也好查,因为他发现这书吏旁边摆着许多本册子,每本册子外面都写着某某籍贯地。

也就是说,人家是分籍贯给他们进行登记的。

同时他还发现,登记他这册子,除了写了莫县籍贯之外,还有姓氏。

如登记他的这本,就是莫县,曹姓,男,一行大字。

他与他侄儿曹明全都记录在这本册子上。

如马夫,刘二,就是记录在,莫县,刘姓,男,这本册子上。

嘶!

明白这里的操作逻辑后,曹贺感觉心里啧啧称奇。

这样的工作手续很繁琐,可一旦完成,这几乎杜绝了凭由造假的可能。

凭由虽说需要官府的介绍信,几乎没人胆敢造假,可一些亡命之徒还不是随意造假?

然而眼前这般,不亚于为来往行商百姓都做了一次身份登记造册。

工作繁琐程度,让人咋舌。

心里也不禁好奇起来,不由询问道,“这位差爷,尔等这般,岂不是太过繁琐?

此物出了安平县便是无用之物,岂不是有些过于浪费了?”

曹贺很是无法理解。

这样不亚于进行一次大规模户籍登记,这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往后这些户籍讯息进行收藏保管时也会异常麻烦。

这同样需要腾出大量房间,安排值班,保养人员按时值守,保养。

潮湿了,需要拿出来晒晒。时间久了,还需要誊抄新本。

“这某就不清楚了,也不是尔等所能管的,好了既然无事,且速速进城吧。”

书吏不耐烦的摆摆手,一副懒得搭理的样子。

事实上他也的确不是很能理解,但这是陛下交代的,自然要办好。

而赵铭之所以要这么做,自然是为了日后所需。

如往后占据一洲之地,那全面推开身份牌,此前做的这些就有大用了。

不仅能比快速辨别身份,一旦底下有别有用心之人潜入城内也能快速被甄别揪出来。

其次赵铭觉得当下人们的流动性还是太低了。

这很大程度就是凭由的限制,乡绅士绅们开具凭由很简单,底层人不知道怎么开具,亦或者开具了也很难。

而有了身份牌,固然会让各个县城的书吏们忙碌许多,但无异解决了更多问题。

凭由同样也需要人开具,且还限制了人员流动。

诚然,古代的确需要控制人员流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但赵铭的身份牌可是有高瞻远瞩性的,日后占据一州之地,这一州的百姓就可在全境内凭借身份牌畅通无阻。

那些繁茂之地会更加繁茂,曾经一位伟人说过,先富带动后富。

这样一来cbd繁华地带不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吗?

如此繁华地带,那这片区域消费高那就很正常了吧?

附近出现成片的厂区,工坊也正常吧?

产生虹吸效应,也正常吧?

高收入工坊变多也正常吧?老子就能收高额的商业税,这也很正常吧?

毕竟,大乾的商税,属于你收入越高收的越多,现在大乾境内可还没一个能让他收取顶额商税的商铺。

他巴不得能天天割韭菜。

而这种繁华地带,房价比一般地段贵很正常吧?

老子再建几座学校,再建立几所大学,旁边的学区房价格更高,那也很正常吧?

其次,这一带繁华地带,大量工坊,厂区的涌现,到时候提供一大批就业岗位很正常吧?

百姓的收入都开始增高了之后,老子再适当性发放一些债券,开始印发特质钱币,收割财富也很正常吧?

时不时让通货膨胀出现一点点那也很正常吧?

这样一些地主老财,如若还将金银融成金瓜银瓜,囤在地窖里,贬值了怨不得我,那也很正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