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 第10章 霍去病——冠军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章 霍去病——冠军侯。

pS:看小说也就图一乐啊,真想学知识还得看书。

pS:骂归骂,别上升到家人,谢谢。

————

【出道即巅峰。】

【天子座下少年郎,八百骑,过长安,西北望。

踏破皋兰意轻狂,千里驰,守边关,射天狼。】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有些人仿佛来到世间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

【他就是霍去病。】

【西汉建元元年,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通生下了一名孩子。

霍仲孺当差期满,回到平阳县,与在长安平阳公主府的卫少儿失去联系。】

【至于失去联系是被动失去联系还是主动失去联系……懂得都懂,要求渣男负责任实在是有些痴心妄想、强人所难了。】

【按常理来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在家庭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这种孩子童年一般都比较苦。】

【但好色的刘彻来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一年后,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得幸汉武帝刘彻。又是一年多后,卫子夫全家贵幸。】

【元朔元年,随着卫子夫被立为皇后。霍去病因此在年幼时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外戚家族的一员,过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

————

大汉,长安。

“咳咳”略微尴尬的刘彻抱着怀中的霍去病一亲。

霍去病嫌弃的用着袖子擦拭脸上的口水,又用着嫌弃的眼神瞪着刘彻。

哼,你居然敢瞪朕!!!

不过,没事。只要你能帮朕打赢匈奴,你想在朕脖子上骑大马都可以。

卫青默默的挪动身子远离,生怕刘彻也亲自己一下。

毕竟陛下喜欢不拘男女,男女通吃,左右为男……

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为了不让姐姐担心……好吧……是憎恨我。

我还是离陛下稍微远些。

————

大唐,长安。

朕也想要卫青、霍去病啊,谁会嫌弃自己手下人才多呢?

“观音婢,你家有没有什么天赋异禀的亲戚,远房亲戚也行……”

“万一也有个这样的大才呢?”

长孙皇后无言以对,长孙无忌唉声叹气。“汝听,人言否?”

————

大秦,咸阳。

“好色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吗?”

“朕是不是应该去后宫逛一下?”

嬴政嘟囔起来,又掰了掰指头算了一下自己有多少日子没去后宫了。

“可六国那群人里真的有这样的大才吗?”

管它呢,实在不行就当解决生理需要了。

朕好像记着后辈说吕雉家的兄弟还不错啊?

“义子,派人传令,让吕雉带着族人一起来咸阳。”

“扶苏,到时候你去接一下。”

刘季连忙应答,又恭贺起来。

“臣弟恭贺皇兄抱得美人归。”

扶苏不想去接,也不想娶吕雉……刘季现在是孤的师傅兼皇弟,吕雉本应该是他的妻子……我娶吕雉,怎么感觉理不清这个辈分啊?

这莫非就是后辈说的:夫前目犯?

这样不太好吧,可孤的内心怎么蠢蠢欲动呢?

————

【而霍去病本来是没有名字的,按照汉朝的规矩,没有父亲取名,私生子霍去病大概一生都只能被叫做:姓霍的。】

【有一种说法是:刘彻惹了风寒,卧病在床。

我们都知道如果感冒了,捂一身汗有大概率会好的快一些。

恰好霍去病母亲带着他来拜见卫子夫,霍去病突然嚎了一嗓子,把刘彻的冷汗吓出来,结果病情有所好转,所以刘彻为其赐名:去病。】

【但该种说法未见于《史记》以及《汉书》。】

【第二种说法则是:霍去病自小体弱多病,所以为其取名:去病。】

【但也未见于史料记载。】

【且当做后人的美好愿景吧。】

————

大汉,长安。

”……第二种尚且可以商榷,但第一种是怎么想的?”

“朕卧病在床他还能见到朕?”

“还敢嚎一嗓子?”

“除非当场朕的病就好了,否则只能按大不敬罪处理……还为他赐名,做梦呢?”

刘彻不由得吐槽起来。霍去病哭了,用着圆圆的双眼带着泪珠看着刘彻。

“嗷呜……呜呜呜,姨夫要杀了我,还要杀我全家。”

群臣望着刘彻,您刚才不是吐槽说嚎叫要按大不敬处理吗?

快啊,处理啊!

“去病乖,姨夫怎么会舍得杀你呢?”

“姨夫爱你还来不及,来,我们骑大马。”

“不哭,不哭。”

————

【刘彻当然不仅仅是因为爱屋及乌,因为喜爱卫子夫连带着喜欢上了霍去病。】

【首先他就不是这样的人,指望一个渣男对一个女的全心全意,不如指望世界上有不好色的男人现实一点。】

【刘彻用过的人有贪婪成性的,有争权夺利的,有心狠手辣的,但无一例外他们身上都是有些才能的。】

【所以霍去病或许有卫子夫的原因得以进入刘彻的视线,但想让刘彻重用你,那请拿些本事出来。】

【很多人总以为霍去病不读兵书,这完全是对史记的断章取义。】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如果这样你都还不懂,请回到小学去重新学习文言文。】

【又有人以为霍去病从小过的日子就是溜猫逗狗调戏良家妇女,打架斗殴。

但现在的小孩玩个枪战还知道用上三三制,你该不会以为霍去病打架和我们学校里打架一样,你一脚过去,他一拳飞来吧?

也是要讲些兵法的。】

【元朔六年,年仅十八岁的霍去病被武帝任命为剽姚校尉(“剽姚”意为勇猛劲疾),命其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

【朝臣都认为霍去病,一个靠着家人上位的人,无非背景强大而已,我呸。】

【霍去病表示:背景?我有啥背景?皇帝是我姨夫,皇后是我亲姨妈,大将军是我亲娘舅,长公主是我舅妈。然后你们就以为我这骠骑将军是白来的?】

【当然不是白来的,刘彻从精锐中挑选精锐,给了他八百勇士。】

【八百?这个数字怎么这么熟悉。】

————

东汉末年。

两家欢喜一家忧。

刘备顾及孙夫人的颜面没有大笑出来,关羽埋头继续看着春秋。

黑脸鬼王可不管这么多。

“大哥,我求你,给我八百人,我去试一试大舅哥的斤两。”

“打不过,我就撤回来。”

“砰”,孙夫人桌子一拍,拔出宝剑。誓要消灭鬼王。

豁,果然是将门虎女,不仅旗鼓相当,竟然还有些占了上风。

当然如果没有刘备和关羽握紧手中武器瞪着张飞的话,胜负犹未可知。

————

【刘彻显然是对霍去病破格提拔有一层含义。】

【制衡卫青,是的,你没听错,制衡卫青。】

【虽然汉武帝无比信任卫青,但作为一名合格的皇帝,权力必须能够相互制衡,这不仅仅是一句信任就能够解决的。】

【李世民够自信,也足够信任他手下臣子吧?

可你仔细去看官职安排去看,还是在制衡。】

【制衡是为了保护君臣之间这份情意,否则不受制衡的人……即便皇帝再如何信任,臣子再如何忠心,结局大概不是臣子被冤杀,就是皇帝被自杀。】

【臣子权利过大,封无可封的时候如果不制衡,对君对臣都是双输。】

【霍去病与卫青情同父子,朕用霍去病来制衡你,即是制衡你也是信任你。】

【如果卫青懂了,那君臣相得,永远是霍去病来制衡卫青。】

【而如果卫青嚣张跋扈,就不是霍去病来制衡的。】

【卫青也许是懂了武帝的含义,也许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从他的一生来看,卫青这个人敬小慎微,功劳无比的大,权利无比的大。

但是:

一不结党。

二不养门客。

三不和朝臣有除去公务之外的过多私交。】

【所以卫青是汉朝开国以来,第一位军方第一人不仅手握权利被帝王信任安享晚年,死后还有无比殊荣的存在。】

【毕竟从韩信到周亚夫。】

【大汉的军方第一人就是一个比惨大会。

你韩信死的惨?

那我周亚夫一定要超越你,死的比你更惨!】

【他们但凡能有卫青一半,也不至于死的那么惨。】

【而另一层含义则是做人才储备,为了将来做谋划。】

【卫青年纪大,霍去病年轻,将来卫青打不动仗的时候,霍去病也可以自然而然的接过这份权利,不闹出什么乱子。】

————

大汉,长安。

“哼!”韩信低沉的鼻音响起。

“哼!哼哼!”刘邦也怒气冲冲起来。

“你死了能怪朕?”

“怪你活该,你看人家卫青怎么活的好好的?”

“不会怪,怪别人。”

“会怪,怪自己。”

“你就没有从你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韩信拱手行礼:“臣知错!”

刘邦觉得不对劲,这个混蛋居然会认错?

殊不知韩信准备天幕结束之后就回家炖汤。

鸟汤,还是公鸟汤,要送给刘邦表达自己对他的谢意。

——————

【而八百精锐随行也有两层含义,试一下霍去病的斤两。

第一:你要证明朕没看错人,你带着八百人大功劳立不下,小功劳总该有些吧?

第二:朕确实看错了人,你能力不行,但八百勇士应该能护你周全,你就踏踏实实回来当个享福的外戚罢了。】

【刘彻确实看走了眼,小功劳?

你知不知道我霍去病是谁?

是匈奴一生的噩梦。】

【此战是霍去病第一次统兵,却一举“斩捕首虏过当”,其中包括匈奴的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匈奴单于伊稚斜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俘虏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两次功冠全军。

战后,武帝割南阳郡穰县的庐阳乡、宛县的临駣聚为冠军侯国,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pS·关于霍去病受封冠军侯时获赐的食邑数目,《史记》与《汉书》相差较大,一说一千六百户,一说二千五百户。

【而匈奴被打怕了,准备示敌以弱,退到草原深处。】

【按常理有用,刘彻应该暂缓进攻,但一个人的出现改变这一切。】

【18年前,武帝刚刚继位的一年,向天下发布政令招聘人才前往大月氏。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准备联合大月氏干匈奴。

张骞接过了这个使命,穿越河西走廊前往传说中的大月氏建交,订立盟约。】

【张骞不会知道他这一路有多苦,汉武帝也不会知道他这一拍脑门做下的天马行空的决定会为整个汉民族带来多大的影响。】

【也许是老天庇佑,此刻它开始眷顾华夏了。】

【万物有得必有失,老天眷顾华夏的同时开始折磨张骞了。】

【在准备穿越河西走廊的时候,使团被匈奴人抓住,送到了匈奴王庭。】

【为了劝降张骞,匈奴人对他威逼利诱,美人计都用上了。】

【为他娶了一个匈奴媳妇。】

【但糖衣炮弹,糖吃下,炮弹通通给我打回去。】

【吾乃汉使张骞,誓死不降。】

【整整十年,不管匈奴如何折磨、利诱,张骞一直在寻找机会逃脱。】

【元光六年,终于找到机会,张骞带着随从跑了。】

【而他逃出去,不是为了回到汉家故地。】

【吾乃汉使张骞,受命前往大月氏,使命未完成,无颜归家!】

【而在他被关押的这些年,大月氏又被打跑了,迁徙到了更遥远的地方。】

【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大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又不足。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张骞等人由车师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

又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到达康居,康居王又帮助他们,终于张骞一行人成功的到达大月氏。】

【但大月氏在新国度乐不思蜀,不想打了,整整一年,张骞等人始终没有说服大月氏国王。】

【张骞还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希望能说服大夏。】

【而蓝氏城已经很遥远了,在今阿富汗的汗瓦齐拉巴德。】

【元朔元年张骞动身返国。】

【可命运眷顾华夏的同时,继续折磨张骞。】

【为了避免再次被匈奴人抓住,决定不走河西走廊。】

【计划走塔里木盆地南部,昆仑山北麓的“南道”,从莎车,经于阗、鄯善,通过青海羌人地区后归汉。但出乎意料,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

【元朔三年初,匈奴为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张骞趁机和堂邑父逃回长安。】

【从武帝建元二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归汉,共历十三年。出发时是一百多人,回来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

【虽然并未成功完成与大月氏建交邀请其共同讨伐匈奴的使命。】

【但张骞此行却带来巨大的历史意义。】

【张骞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不仅亲自访问了西域各国和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而且从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乌孙、奄蔡、安息、条支、身毒等国的许多情况。

回长安后,张骞将其见闻,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报告,对葱岭东西、中亚、西亚,以至安息、印度诸国的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说明。

这个报告的基本内容被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保存下来。

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详实可靠的记载,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的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说个真实的冷笑话,身毒因为历史上被征服的次数太多,独立之后想研究古代历史,不得不参考汉朝史书以及李世民时期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的记录。】

————

大汉,长安。

“陛下,汉使张骞回来了。”

刘彻连忙让人带他进来,不对呀,按着时间线应该他这时候不应该正被管着呢吗?

朕刚准备派人去救他啊……他怎么回来的?

一身破破烂烂脏兮兮,风尘仆仆的张骞,唯有手上一直握着的节杖让刘彻依稀能够辨别出来人的身份。

天子下阶,紧紧握住张骞的手,不让他跪拜下来。

“卿辛苦了。”饱含热泪的两人对望。

“臣不辱命,臣回来了。”

刘彻连忙吩咐人带着张骞前去洗漱用膳,休息一会儿再来汇报情况。

一炷香之后,刘彻知道了张骞是怎么回来的,还是因为天幕。

天幕第一次在华夏出现是在天上,第二次出现才是人人面前都有一块。

而张骞面前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便直接就是在他面前……胡人也能看见天幕,但能看见天幕也能看见后辈嘴巴在动,可声音一点也听不见。

匈奴质问是何种邪术,张骞抱着试试的心态,说天幕讲的是他们匈奴……然后瞎编了许多恶毒之语……看守们先是殴打张骞,接着又咒骂天幕。

“轰隆隆。”几百道天雷从天而降,劈死咒骂天幕的人的同时还引燃草场,处处皆是烈火烟雾,张骞趁乱跑了……

本来该前往大月氏,但众人一思索,不如回来带些方士、巫师去西域逛一趟,凭着天降神雷吓一吓西域各国和大月氏,在神迹面前让他们知晓大汉天威,命他们出兵攻击匈奴。

“不得不说,爱卿的想法还真是……”刘彻不知该怎么评价,别具一格?

“陛下,臣用提问的机会换了一个答案,若想要胡人也能如我们一般观看天幕,必须要华夏领导人同意。”

“臣想大概是需要天子下令,他们才能观看。”

“到时候臣邀请些西域贵族来到长安,届时陛下一声令下……他们便可以观听天幕。”

“这可是实打实的神迹,天子一言,连天幕都要听指挥,何况西域各国,怕是莫敢不从了吧?”

嗯!!!人前显圣,朕很喜欢。

“哈哈哈,好,爱卿且休息几日,再次出行。”

“哼,姨夫,收收你那无耻的嘴脸。”

呸,混蛋小孩,该打。

“以后没有大马骑了。”

“呜呜呜……姨夫,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