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察举制始于汉初,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

惠帝、吕后诏举“孝弟力田”,察举开始有了科目。

严格地说是从文帝开始,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

而到了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

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汉武帝建元元年下诏举士,规定非治儒术者不取,董仲舒取为上第。】

【但注意,董仲舒是公羊儒,懂了吧,和后世的儒家门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主打一个不讲道理,主讲物理,抄刀子就上。】

【但公羊儒在东汉末年彻底被朝堂抛弃,直到清朝末年才被人翻腾出来,但太晚了些。】

【而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

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

在上述科目中,以岁科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

特科中则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

【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这是古时对官吏的普遍要求。】

【当然嘛,孝敬父母应该大多数都做到了,至于清廉勤政……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

大明,应天府。

朱元璋带着妻子、儿子在花园内一边给他们摊着煎饼、炖着翡翠白玉珍珠汤,一边一起观看天幕。

“爹,又借着胡惟庸案大肆杀戮?”

“要不要稍微缓一段时间?”

“至少等科举重开,新进士子前往各地任职一两年,熟悉公务再说?”

朱元璋就着热汤咕噜咕噜的一口烧饼下肚,顺手用袖子擦了下嘴角的油渍。

“标儿,新当官若是和他们一起做一两年,早就被带坏了。”

“人啊,学好不容易,学坏的倒是一学一个准。”

“杀就杀了,大不了咱辛苦一点。”

“何况咱不是还给了他们一条保命的路吗?”

马皇后呵呵一笑。“重八,知道的说你那是丹书铁券,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阎王的催命符呢。”

七日前,关于柳如是的直播结束之后,朱元璋将文官全都留下,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了一番话。

“唉,咱不是不讲理的人,这是后世文人做的,咱不会怪你们。”

“对了,传旨天下,能搞出后辈说的那个大蒜素或者有什么其他药可以救太子、太孙命的人,咱不仅加官进爵,还赐他丹书铁券,免死十次。”

“你们要是能搞出来,咱也赏你们。”

“行了,退去吧。”

文人胆战心惊的慢慢走出去,身后的朱元璋又用着不大不小的声音和朱标唠叨起来:“标儿,咱怎么觉着胡惟庸还有同党在朝中呢?”

声音不大不小,刚好所有文官都听见了,众人流着泪走出了大殿。

您不是讲理吗?不是不怪我们吗?

你这不是赤裸裸的威胁?合着我们要么成为神医救太子的命,要么干脆当胡惟庸同党去死呗?

还丹书铁券,谁拿丹书铁券谁死的更快……

得,回去各家商议一下,拿些钱财出来,不仅广召天下名医,顺便也派人去西洋之地看看,有没有人能搞。

————

【而人才中有几位比较出名,第一位主父偃。】

【一句话可以总结他的人生:做人千万别嚣张,不然迟早会受伤。】

【主父偃,齐国临菑人,复姓主父,名偃,据记载有可能是赵武灵王的后人。】

【早年学习纵横之术,四处游学找工作,但有一说一,汉武帝时期你学纵横术,很明显你不可能去投靠匈奴,各诸侯王接受你也没用,纵横要在纷争乱世,他们又无法掀翻大汉,养你干嘛?】

【后来他就转学《周易》《春秋》,并且暗自立下誓言,各诸侯王,你们给我等着!】

【西入函谷关,去见大将军卫青。卫青屡次向武帝推荐他,武帝不肯召见,他带的钱已花光,留在长安亦已很久,于是他心一横,学起了各位前辈,直接向武帝上书。早上进呈奏书,傍晚武帝就召见他。】

————

秦国。

嬴稷打量着范雎。

“这怕是像你学习吧?”

“若非汉朝武帝如王上一般有识人之明,只怕主父偃也是明珠蒙尘。”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范雎谦虚的说道,惹得嬴稷哈哈大笑,伸手指了指。

“不过,秦始皇的名号朕也想要,至于政儿,你就当个秦二世怎么样?”嬴稷拍着怀中的小娃娃。

“喏,你不说话,孤……朕就当你同意了。”

嬴柱和嬴异人面面相觑,政儿还在吃奶的年纪,怎么会说话?

政儿是秦二世?那我们两个呢?

你不能因为我们死的早就直接传位给政儿吧?

我们是太上皇和太太上皇?

————

【主父偃有四次上书对汉朝政治影响深远。

其一,主张行推恩令,令诸侯得推恩分封子弟为侯,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汉朝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皇帝专制的权利。】

【推恩令被称为千古第一阳谋,但只要是谋略,别管阴谋阳谋,都有一个很简单的破解办法,以力破之。】

【但很感谢文帝和景帝的省吃俭用,也很感谢景帝虽然磕磕碰碰,好歹是把七国之乱平了。

此时的大汉是长安强,诸侯弱。】

【否则的话,我们打个比方形容一下吧。

说刘彻有一个四叔,叫刘棣。

这刘棣兵强马壮比朝廷强,他不服这推恩令,打起旗号:朝有奸臣、大侄儿无道、奉天靖难、恢复祖制。

又联系诸位兄弟:咱知道你们都想传给长子,跟着咱干,成了咱保证你们的位置还是长子的。

至于各位侄儿们也别急,虽然传给长子,但咱把大汉的其他郡县分封给你们,你们以后也传给你们的长子。】

【你别管最后大汉成什么样,你就说在诸侯强而长安弱的情况,此事能不能成?】

【人都是自私的,诸位庶子跟着长安是当侯,分的土地小小一块。跟着四叔刘棣起码自己是王爷,还有块大大的封地,你就说你干不干?】

【所以推恩令的成功实施,文景二帝是要占些功劳的。】

————

大明,北京。

满地的西瓜碎片,看的大胖心疼不已。

捡起来还能吃吗?

应该能吧?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奶奶的,你干脆直接报咱的名字算了。”

“还刘四叔,大侄儿,刘棣。”

“你有完没完?”

“老大,再把她的灵牌给咱送进太庙,送十块进去!!!”

大胖脚下生风,跑了起来,主要是怕朱棣看见他怀中刚从地上捡起的西瓜碎片。

朱高煦有些疑惑道:“爹,你没给老大手谕或者令牌?”

“给他干啥?”

“太庙未必还能有人拦他?”

咦,朱棣一拍脑门,还真有人,算了,自求多福吧。

大胖以超越刘翔的速度向着太庙跑去,边跑边吃着西瓜碎片,连皮都舍不得吐。

随后又以超越博尔特的速度往着宫内跑来。

“爹,救命啊。”

“锦衣卫疯了,他们要杀了我啊。”

————

大汉,长安。

刘彻一把拉住卫青的手。

“青,此人在哪?”

“速速带来啊。”

卫青看着姐姐不悦的脸色,瞬间脸色微红,心跳加速,连忙用力将自己的手从刘彻那温暖宽厚的大掌中抽了出来,仿佛被烫到一般。

同时,卫青还不自觉地低下头去,不敢与姐姐对视,心中不由的吐槽:陛下,你注意一下影响啊,天天拉着我和去病抵足而眠……再这样下去,姐姐不杀了我,民间都要说我是狐媚子勾引君王了。

“陛下,有没有一种可能?因为天幕出现,我们提前了几年相见。”

“所以这人,我现在应该不认识啊。”

刘彻尴尬一笑,是吗?怪朕太激动了,人才都该是朕的,朕可以不用,但不可以没有。

卫青脸红什么?咦,朕不就拉了一下他的手吗?他该不会有龙阳之好吧?

莫毁了朕的清誉,算了,今晚还是陪皇后睡吧。

————

大唐,长安。

快乐,太快乐了,李世民忍不住就要翩翩起舞,你个朱老四活该啊,让你欺负你侄儿。

你还好意思说朕杀兄囚父?

朕起码没欺负大侄儿。

李渊看着李世民满脸笑容就气不打一处来,上次在评论区你和朱老四两个半斤八两的人还吵上了,一口一个你没错。

你没错你今天请我来干嘛?

魏征准备启动战备形态了,陛下实在太无人君之相了些,观看天幕,不应该是从后辈的只言片语中寻找历史脉络、找寻治国理政之法吗?

怎么你就和野史、谣言干上了,还和千年之后的朱棣结了仇。

魏征最强状态启动,起身。

“嘭。”魏娘子大手一拍。

“给老娘坐下。”

魏征此刻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千千万万个耙耳朵在战斗。

“夫人,这是国事!!!”

“哼,你莫以为老娘不知,你就是想趁机讨陛下欢心,然后好悄悄地让陛下赏赐你美人!!!”

魏征咬牙切齿的瞪着房玄龄。“你个老匹夫,我和你没完。”

“夫人,是我错了。”

“我不该和房相公学。”

女人的第六感……闺蜜家里有事,我辈义不容辞。

“你和他学什么?”

魏征抱着同归于尽的心态向着夫人解释起来。

“夫人有所不知,房相早些日子被陛下赏赐了美人,不敢带回家,还专门求陛下赏了套宅子,玩起了金屋藏娇。”

“每日下朝都要先去会会美人,享受一下闺房之乐。”

“我这看房相也没被家里发现,所以我就……”

魏娘子怒了,你的事我们回家再算,但姓房居然敢背着我闺蜜养小的!!!他死定了。

还好是当着皇帝皇后和太上皇的面,魏娘子保持了世家大族女子的风度,没有直接动手呵斥,只是拉着房娘子说起了闺房小话。

只见房娘子脸色由红变黑,由黑变绿,人类第一次成功将光分离成彩虹七色,是在大唐房娘子的脸上。

————

【其二,建议迁徙天下豪杰富户于茂陵,一方面削弱了地方大族的势力,另一方面也充实了京城。】

【汉朝开国,刘邦就实行了迁徙楚国六大贵族豪强到自己的陵墓长陵的政治措施,以此来打压战国时期长期形成的六国的各地方宗族势力。

而汉初,国家整体贫困,迁徙了秦末六国的地方豪强,地方上基本没有大的豪强大地主了。

到了文帝、景帝时代,采取与民休息的国策,就是政治上尽量少作为,无为而治。

经过文景之治,“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

也就是说,汉初的高祖、吕后、文帝、景帝等历代主政者,已经做好了社会财富的超级大蛋糕。

到汉武帝即位之初,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切分这块大蛋糕了。】

【但这块大蛋糕则早被权贵阶层分完了,权贵豪门奢华无度,“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董仲舒也曾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权贵奢靡、奸商暴富,市场混乱、国弱民贫,这就使外表华丽富裕的汉王朝,在匈奴的烈马强弓面前不堪一击,只能用公主和亲的软性外交苟且偷安。】

【刘彻被嘉靖帝附体,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同一人,毕竟扮演者都是同一演员。】

【刘彻表示:朕的钱,都是朕的钱,他们一文都不给朕,朕还要谢谢他们吗?】

【元朔二年,汉武帝颁布了着名的《迁茂陵令》。

命令凡是财富在300万钱以上的巨富豪门,一律迁徙到京城附近的茂陵。

有历史学家指出,按财富实力换算,这个标准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亿万富豪。】

【汉代财富形式大多是土地、房产,奉旨迁徙的富豪只得贱卖土地房产。但是,全国所有富户都要迁徙,谁来买田呢?

于是,地方政府出面将千万亩良田低价收购,而后分给流离失所的无地农民,国家只收取十分之一的税收。】

【并且不仅仅是暴力拆迁,对迁徙茂陵的豪门巨富颇有奖励——— 政府支付给每户迁徙者20万钱的高额“拆迁补偿款”,还奖以政治荣誉,可以脱去商家身份,跻身世家名门。

举家迁徙失去土地的茂陵子弟,不再囤积财富,而是一掷千金,致使长安城成为世界第一豪华都会;而“茂陵子弟”,也成了“富二代”专用的古代热词。】

【李白的诗中有一句: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五陵年少指的就是因为陵邑制度被搬迁到:刘邦的长陵,刘盈的安陵,刘启的阳陵,刘彻的茂陵,刘弗陵的平陵等五处陵墓的富豪子弟,没有了土地,只有花不完的钱,那怎么办?】

【懂的都懂。】

【当然,这个陵邑制度并不是汉朝首创,作为大秦的合法继承人,公认的秦二世、嬴政的接班人,刘邦直接把始皇的制度套个皮稍作修改直接拿来用。】

————

大秦,咸阳。

“这是儿臣应该做的。”

“大秦永存。”

“父皇不必因为儿臣孝顺而奖赏儿臣。”刘邦严肃的行礼解释。

扶苏瞪大了双眼……你是怎么做到嬉笑怒骂、严肃认真之间切换自如的?

刚才你不还说刘季是刘季,刘邦是刘邦吗?

有过的时候各是各,有功全是你的?

嬴政微微一笑,啧啧啧,和朕玩这一套?

“好啊,既然你强烈要求,朕就不奖了。”

“朕刚想起有两个原六国王室的美人还养在宫中,准备赏赐给你,伺候你起居。”

“那就算了吧。”

“一个赏赐给韩信。”

刺啦……刘季心碎了。

“另一个赏赐给项羽!”

刘季顿足捶胸,泪眼婆娑,赏赐给他们两个,比杀了我还难受啊。

————

【该项政策本可以很好的抑制兼并,但很可惜,在汉宣帝、汉元帝时期,中央已再无力牢牢束缚地方豪强的兼并土地、势力扩张,汉元帝一度想恢复汉武帝时的“迁徙豪强至陵寝”的制度,执行五年却毫无成效,遭到各方抵制。

故而在汉元帝永光四年十月,在士大夫的建议下,诏令从此不再迁徙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