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pS:友情提示,本章很乱,不喜欢的请等明天更新。

————

感谢“养老帝君 ”“唯恋相思”“至尊元神”“元始天王”“海龙寺的尖利”“鸿蒙メ天谕祖帝”“爱吃白菜炒鸡蛋的青祖”“枫叶卡西尼”“爱离11”“道友,贫道这厢有礼了”“云山深处”“银明君”“贫道:缺德道人”“陌如忆”“爱吃梅子醋的炎星辰 ”“喜欢侏獴的韦德龙”的打赏。

祝:身体健康,财源广进。

————

【在郑和下西洋之前,永乐元年,朱棣派遣尹庆于永乐元年出使了古里、苏门答剌、满剌加(当时尚未建国)、柯枝。

又于永乐二年出使了爪哇、满剌加和苏门答剌。】

【尹庆也是一位太监。】

【所以有的时候真的不要看不起太监,尤其是明朝的太监,大明亡国的时候,是一群太监提着刀剑冲杀,而不是那群自诩为清流的文人。】

【很多人说朱棣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这种说法很让人无语。

该说法最早出现在明朝万历年间,顾起元引述他人之语,称建文帝亡命海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含有寻找建文帝的用意 ,万历年间的郑晓、沈德符等也均有此怀疑。

此后,查继佐《罪惟录》、傅维鳞《明书》以及清代官修《明史》之《郑和传》与《胡濙传》 均收录这种说法。】

【但是同为万历朝文人的朱国祯认为,建文帝为人“仁弱”,和废物的区别并不大,即使未死而窜入异域,也不再对朱棣的皇位构成威胁。

并且郑和下西洋次数多、时间长,朱棣的皇位在此过程中早已稳固下来,不可能历次都为了寻访建文帝。

此外,这种说法也缺乏可靠原始史料作为支撑,仅仅是万历朝文人的一句话:我有一个朋友说。

这和我们喝酒侃大山的时候,我有一个朋友说怎么怎么有什么区别?

多少有些贻笑大方。】

【朱棣下西洋的目的可以称为官方走私,并且还有通过海路通使各国包围蒙古的想法。】

【我们印象中的明初蒙古人无非就是在今内蒙古和外蒙古一带,充其量还有当初分裂的几大汗国。

但蒙古草原一直到欧洲大草原是通的啊,当年蒙古西征一路打到了欧洲,沿途留下了多少人?

本雅失里就是源源不断的从中亚号召人手。】

【走私不好听,换种说法吧,通商以及册封各国朝贡。】

【不要看某些人说朝贡就是中原政权傻,人家送不要钱的东西,皇帝给他万金。

这样傻的皇帝有但绝对是少数。】

【而为什么史书会如此记载呢?

假如你要求你下属给你送瓶茅台,然后你回了他一瓶二锅台,但是你在自己的日记上肯定不能这样写吧,万一死后日记被发现了,多丢人啊。

那怎么写呢?

星期天,晴。

小李来我家做客,给我带了一瓶二锅头,小李家里穷啊,二锅头已经是他为数不多能拿得出手的好东西,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啊。

他临走的时候我把我珍藏的茅台送给他,让他回去和家人好好尝尝。】

天幕右侧,贴心的放上二者的价格对比并换算成各朝代金钱。

————

大明 北京

“其实,你大可不必说的如此直白。”朱棣稍显尴尬,想起了强迫朝鲜、蒙古、西番等国上交战马的日子,何况朕也没你说的这么次,朕给的比二锅头贵多了。

————

【我说的对吧?日记强国达人——光头校长。】

浙江 医院

现代医学表明,失忆症患者受到强烈刺激是有一定概率恢复记忆的。

果然,光头就是万中无一的万中无一,病好了,除了刚才摔破的口子仍然被包扎着,丢失的记忆他都想起来了。

只是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在胸口。

噗呲,一口鲜血吐出,果然整个人都好多了,脸白的像个十八九岁的俊后生一样。

“医生,医生!”

一阵手忙脚乱,鸡飞狗跳之后,医生得出结论:被气昏了,没事,睡一觉就好了。

大公子傻眼了,还睡?他们都要过江了!再睡就只有去北京睡大通铺了。

————

【下西洋更多是为了赚钱,赚钱。

种地、赚钱、当官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

当然刻在国人骨子里还有送孩子读书,但让孩子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出人头地!

那怎么样才能算出人头地呢?

要么有钱,要么有权,两样都有就更完美了。

何况朱棣在位期间的众多大型工程、北京营建等等,光靠国内赋税才几个钱啊?

南宋虽然差,但是真的富啊。

南宋为什么那么富?

一:当然是剥削百姓啦。

但百姓才几个钱?你把穷人放到锅里炼油都炼不出二两。

那第二点来了:通商。

北宋的时候虽然陆上丝绸之路不在自己手中,但也还能派人过去。

到了南宋,连北边都过不去,更不要提丝绸之路了。

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陆路这不是还有海路吗?

南宋努力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挣钱,然后赔款,被打,加大赔款力度,然后派更多的船去挣钱,然后继续赔款。】

————

北宋 汴梁

赵匡胤眉头紧锁,左右为难。

给武将权利?唐朝藩镇之乱就在眼前。

不给武将权利?喏,后辈提了无数次。

明朝的制度目前我也用不上啊,大宋离唐朝实在是太近了,藩镇割据就在眼前。

如今华夏都未一统,东西南北全是割据势力,我今天敢给武将权利,明天他们就敢有样学样黄袍加身。

————

南宋

临安城中,赵九妹任由后辈调侃。

无所谓了,朕连男女之事都不行了,被你骂几句又如何?

只要岳飞回来,朕这次可以勉强留下他性命,留给太子用用也行。

朕也不怕他不回来,没有后勤,他几十万人饿死在外面吗?

朱仙镇,宋军大帐内,岳飞泪流满面,大宋何至于此?

帐内诸将早就将前来传令的内侍绑在一旁,只待元帅一声令下,砍了他祭旗,全军出击,还于旧都,收复燕云十六州,一血百年耻辱。

江南士绅们倒是打着一同观看天幕的名义在河岸边举行着宴会。

这姓赵的皇帝不错,对待文人、对待我们都不错,可李世民有句话说的很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今日过后,怕是连我们族中小儿辈都要闹着北伐中原,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主位上有一白发白须的老人举起酒杯问道。

“我考考诸位,从古至今历朝历代可曾出过姓岳的天子?”

左侧第一位置有人行礼搭腔:“不曾,可谁又知道将来会不会有呢?”

“不过,武人皇帝可颇为强势!”

老人哈哈大笑:“后辈所言之朱元璋、朱棣强势否?”

“又如何?”

“千年的王朝我没见过,千年的世家我倒知道很多。”

“诸君,共饮。”

众人皆是笑着饮下杯中美酒,商议着各家该出多少粮饷北上慰问岳家军,我们可是很希望王师北上收复中原的。我们和明朝的江南文人可不一样。

————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途经麻喏八歇国(印度尼西亚东爪哇)时,该国东西二王交战,西王误杀郑和船队登岸人员。

事件发生后,西王派使者谢罪。郑和鉴于西王请罪受罚,并没有大开杀戒。

在途经三佛齐旧港,郑和招谕当地海盗陈祖义,陈祖义诈降,图谋袭击郑和船队。郑和击败了他,杀敌五千余人,烧毁敌船十艘,俘获敌船七艘,生擒陈祖义等三人。

其后,郑和任命广东华侨施进卿为旧港之主。】

【陈祖义盘踞在马六甲十多年,集团成员最鼎盛时超过万人,战船百艘。

雄霸于日本、台湾、南海、印度洋等海面。

劫掠过往船只达万艘,攻打50多座沿海镇城。朱棣悬赏50万两白银捉拿陈祖义。】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郑和船队携诸国使者、押陈祖义等俘虏还朝。

朱棣下令斩杀了陈祖义等三人,又宽恕了谢罪的西王,并对郑和此行感到满意,赏赐了旧港之战的有功将士;

又因郑和称航海期间天妃多有感应,遣朱焯加以祭告。】

【天妃也就是妈祖。】

【第一次下西洋,郑和成功完成了朱棣交托的任务,收拾不开眼的陈祖义,扶持愿意配合大明控制海权的施进卿家族。

同时扶持满剌加国(马六甲王朝),与施氏家族互为犄角之势,共同钳制满者伯夷王国。】

【如果不理解,请代入鹰酱视角,大明此时已经成为整个亚太地区的宗主国,并且东南半岛明朝陆军也在进行征服行动。

此时整个东南亚已经成为郑和远航的稳固大后方。 】

【永乐五年,郑和第二次远航,但其次下西洋并未详细记载于《明实录》或者《明史》。

反而是记载于《天妃之神灵应记》,该块石碑俗称“郑和碑”。

此碑于宣德六年,郑和、王景弘和李兴、朱良等人在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

寄泊福建长乐以等候季风开洋,在重修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三峰塔寺并新建三清宝殿之后,镌嵌《天妃灵应之记》碑于南山宫殿中。】

【郑和船队在永乐五年奉命出发,访问了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暹罗(今泰国)、爪哇和苏门答剌北部,然后再一次驶往印度洋,以柯枝和古里为目的地。

明朝使节们正式册封古里王,并在古里刻石立碑以纪念这一盛事。

古里国,又作“古里佛”,是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南部的一个古代王国,曾为马拉巴尔地区的一部分,其境在今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一带,为古代印度洋海上的交通要塞。

该国在我国史书记载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刚好是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时候。

这次的回国途中有一部分船队访问了暹罗和爪哇。

到锡兰时,郑和船队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

永乐七年二月初一郑和、王景弘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记述了所施之物。此碑现存科伦坡博物馆。

永乐七年夏,郑和船队还朝。】

【永乐七年九月,郑和第三次下西洋,但在明史中记载该次为第二次。】

【虽然在我国史书并未详细记载,但在斯里兰卡官方历史书及斯里兰卡佛史当中有记载。】

【这次下西洋郑和带了两万九千人的精锐战士以及数千匹战马。】

【带这些是干嘛呢?】

【开门,大明要求你们自由贸易啦!】

【斯里兰卡约从元末时期开始进入了一段混乱的历史,像五代十国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

最后决出了两方胜利者,强势的泰米尔人和弱势的僧伽罗尔人。】

【当时斯里兰卡的君主不仅收取过路船只高额的商税,还养海盗。】

【咦,大英正统在斯里兰卡。】

【但是,僧伽罗尔人不要怕,大明天兵来啦。】

【我们带着自由与民主来啦。】

【孔子教导我们:锄强扶弱,我们遵从圣人的教诲,干掉强势的泰米尔人君主,拥护弱小的僧伽罗尔人上位,是符合我们大明的一贯的和平理念。】

【这位强势的泰米尔人君主在我国史书中记载他为:亚烈苦奈儿。

在我国的史书中即便将整个故事翻译过来也不超过两百字:

郑和访问锡兰山国时,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被郑和觉察,离开锡兰山前往他国。

回程时再次访问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诱骗郑和到国中,发兵五万围攻郑和船队,又伐木阻断郑和归路。

郑和趁敌军倾巢而出,国中空虚,带领随从二千官兵,趁夜突袭亚烈苦奈儿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亚烈苦奈儿并家属。

永乐九年六月,郑和船队还朝。

朱棣赦免了亚烈苦奈儿,下诏锡兰国另择贤君。】

【很符合我国史书的一贯记载,打赢了破之,大破之,最多在记载一下出兵人数、收获、斩首。

可若是输了,那必须精确到每刻钟发生了什么,输了不要紧,牢牢记在史书上,后世儿孙将来好找回场子。】

————

东周 秦国

孔子呆住了……我真没说过这样的话啊,你们不能什么事都扯上老祖宗啊,坑人啊。

幽冥之地

孔子等人拉着被打成猪头一样的叔孙通找了一座高高的山峰,用着千里镜眺望山下明、清两军交战。

两军交锋仍然是老样子,双方文人为前锋,要么往前砍对面,要么回头被自己人砍。

孔子最喜欢的就是看明清交战,毕竟宋朝文人里面至少还能扒拉一半好人出来。

明清两朝文人里面找好人简直是大海里面捞针。

嘟,嘟嘟,嘟嘟嘟。

“孔圣,您能调成静音吗?”孟子有些无语了,不就买个传呼机嘛,臭显摆什么!我也买了,只是还没到货而已。

“嘿嘿,不好意思,忘了。”

荀子也无力吐槽,忘了?这句话你说了几百遍了……有意思嘛,说好的大家一起静下心做学问,你玩上流行,走时尚路线了?

“豁,小李又开盘了。”

“明胜一赔一,清胜一赔五,平局一赔十。”

孔子押明胜,一千晶币,稳赚不赔。

孟子成为赌狗,要赚一波大的,押清胜两千晶币。

用孟子的话来说:毕竟清朝也就那样,赌输了是理所应当,就当花钱给清照妹子买酒喝。

若是清朝小宇宙爆发,让我赌赢了,嘿嘿,那我就拿这些钱请清照妹子喝酒,里外里我可都不亏。

更大的赌狗是荀子,押了五千晶币的平局。

哼,怎么可能会平局?我就是明摆着给清照妹子送钱。

我也要请她喝酒,你看你那抠门样,两千晶币好意思拿出手?

————

重八烧饼铺总店,大胖终究是躲过了出征,现在缠着本雅失里哥哥长弟弟短的拉着家长,又是倒茶,又是按摩,对自己父亲可能都没有如此好过。

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老本,看在你祖宗和我爷爷关系如此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借我二十晶币,我要去赌一把,赢了可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何止是赢,简直是稳赢,大明怎么可能会输?

我再也不要和面了!!!

————

【三千越甲可吞吴,二千明甲可吞国。】

【明军斯里兰卡一战真正动用的主力仅仅二千人。】

【永乐十年十一月,朱棣命郑和,王景弘等奉命统军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勿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等国。

船队于永乐十一年出发,郑和先到占城,奉帝命赐占城王冠带。到苏门答剌时,苏干剌刚刚弑君篡位,明朝方面认为他是“伪王”,他则恼怒明廷不赏赐自己,遂率大军截杀郑和船队。

郑和率明军以及当地部队奋战并获胜,追击到喃渤利国,生擒了苏干剌。

船队还曾在三宝垄休整一个月,期间郑和、费信常在当地华人回教堂祈祷。郑和命哈芝黄达京掌管占婆华人回教徒。此后,船队首次绕过阿拉伯半岛,航行东非麻林迪(肯尼亚)。

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郑和船队回国。

九月,郑和等人献俘于北京,明廷诛杀苏干剌,赏赐立功将士。 同年十一月,麻林国等国使者向明廷进献“麒麟”等兽。(此前,榜葛剌特使也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进献“麒麟”。】

【此“麒麟”被认为可能是长颈鹿,被很多人吐槽朱棣没见识。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另一个问题,即便所谓麒麟真的是长颈鹿,那是不是说明郑和此次航行至少到达了如今的东非沿岸国家?

永乐十四年,朱棣御制碑文,树立“天妃宫碑”以示对天妃庇佑下西洋船队的感谢。】

很贴心的天幕,很贴心的拾柒,放上了一张在动物园被众人围观的长颈鹿照片,又贴心的做了一个动画卡通小人,头上顶着朱棣的名字,手中拿着门票。

右上角一串气泡内写着一串文字:当年我看也没要钱啊,怎么现在还收费?

————

大唐 长安

“哈哈哈,笑死朕了。”

“阎立本,把这个画面临摹下来,也刻在皇陵里面。”

李世民乐得不可开支,朱棣,朕爱死你了。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大明,北京皇城内。

若不是怕被天幕九天神雷劈死,朱棣真的会一刀砍向天幕里后辈讨厌的面孔。

既然都讲到朕驾崩了,你就直接结束不行吗?

朕不想听了,也没兴趣知道更多了!

朕在九幽之地等着你,混蛋!

————

【而提到肯尼亚,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故事。

公元2004年,我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收到一封来信。

有一位女孩称自己是半个中国人,是随郑和航行的水手后代,自己和先祖们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能回到中国去看看。

虽然很荒谬,但大使馆派人去了她家里,她哭着拿出家里几年前被倭国人打碎的祖传瓷器,请他们帮忙修复,该瓷器底部还刻有大明宣德字样。

通过考古以及现代基因检测对比,确定了她真的是下西洋船队水手的后代。

并且还有一个很玄学的中国人特点,她家不管有钱没钱,一定要让孩子读书。

大使馆为其争取了到中国留学的机会,她为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字——郑华。

郑和船队的郑,华夏的华。

郑华在中国念了两年中文五年医科后,选择回到肯尼亚做一名妇产科医生。

而我国也为当地修建了港口,并且立上了郑和纪念碑。

采用我国技术的铁路也在公元 2017年正式通车。】

【肯尼亚距离中国很远吗?

不远,明朝的海船就能到达。

却又很远,短短一条路,她们走了六百年。】

【六百年前郑和船队撒出去的火种,六百年后在灰烬里面重燃。】

————

大明 北京

朱瞻基有了新任务,灭倭国。

朱棣先是欣喜,却瞬间被倭国打碎后代瓷器坏了好心情,祖传瓷器是为了不忘根在何处,你们居然给人家打碎了?

真以为蒙古人没能过海收拾你们,朕也过不来吗?

朱瞻基现在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灭倭国成功,那他还是好圣孙,将来的宣德皇帝还是他。

若是不成功,虽然不是圣孙了,但起码能封个倭王。

天津港内,郑和传下命令,别就知道睡,不知道负责,我一个受了宫刑之人都知道的道理,你们不会不知道吧?

虽然后辈说的这孩子是宣德年间,但海上航行久了,到了岸边,便是看到老妇人都觉得眉清目秀。

谁知道这几次他们有没有播撒下了几颗种子,若是有,先带回大明学我汉家礼仪文化,待成年再送他们返回故乡也不迟。

————

【而忽鲁谟斯,即霍乐木兹,又译作和尔木斯,在今伊朗东南米纳布附近。临霍尔木兹海峡,废址在霍尔木兹岛北岸,扼波斯湾出口处,为古代交通贸易要冲,今为对岸阿巴斯港所取代。】

【并且朱棣在此地设有忽鲁谟斯官厂,遏制整个波斯湾海峡,日不落大明就在眼前。

但宣德八年之后此地废弃。】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朱棣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

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剌和阿丹等国使节】

【这是第六次下西洋,本来第七次就在眼前。】

【但永乐二十二年正月,朱棣命郑和前往旧港赐施进卿之子施济孙官印和官服,令他接替已故父亲的位置。

同年七月,朱棣去世。朱高炽即位后,随即调整了其父的扩张政策,对外进行战略收缩。

在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的发布即位诏书中,朱高炽明确宣布停止下西洋。】

————

大明 北京

太庙内,朱高炽抱着供桌就不松手。

“老二,你要多少钱都可以,哥哥我登基之后都给你,你就别拉着我去见爹了。”

嘿嘿,钱不重要,开心最重要。

事实证明,一个未经训练的胖子是打不过一个常年征战的武将的。

朱高煦像扛着肥猪一样,将朱高炽扛在肩膀之上,走的叫一个虎虎生风,龙行虎步。

————

【洪熙元年二月,郑和被任命为南京守备,率下西洋的明军镇守南京。

让一群海军镇守南京,怎么想怎么好笑。

海军当水师用?水师当陆军用?陆军当牲口用?】

【不久之后,大胖去世。

朱瞻基继位。

宣德六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这次航行,郑和船队从竹步西行,最远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

郑和大概率是病逝于此次航行。】

【宣德十年,朱瞻基也走了。

朱祁镇继位,彻底停止下西洋。

夺门之变复位之后,有人数次请奏下西洋,朱祁镇再次拒绝。

至此,大明开疆拓土的下西洋行动,变成了文臣的狂欢。

他们不在乎传播文化、不在乎征服领土人心,他们什么都不在乎。

他们只在乎自家远航的船只这次又带了多少金银回来,仅此而已。】

【关于着名的刘大夏焚毁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这一说法的来历为大家介绍一下:

《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成化帝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发现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丢失?

当时在场的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即使还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

并没有说他焚毁,只是他说应该焚毁。

而《客座赘语》则称刘大夏焚毁了郑和下西洋的档案。】

【刘大夏的墓志铭也只记载了其藏匿征安南档案而没记载其销毁下西洋档案。】

【当然,拾柒合理怀疑,肯定没被焚毁,但是为什么找不到呢?

因为在江南文人家里啊!】

————

幽冥之地

“杀,冲啊!”

“为了大明!”

明朝前锋军的文人突然勇起来了,成功撕开清军前锋的防线。

不卖力不行啊,现在好好表现,洪武帝虽然还是会生气,但多少能给点彼岸花吃。

若是不努力,新账旧账,再加上后辈才刚刚说的,起码关在小黑屋里饿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