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 第54章 征安南+幽冥之地小番外——为“星遗物全家桶”大佬加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4章 征安南+幽冥之地小番外——为“星遗物全家桶”大佬加更。

【安南,名称来自唐代的安南都护府。安南自秦朝开始成为华夏领土。

汉朝时最开始是赵佗的南越国,是为汉朝藩属。

汉武帝元鼎五年、六年,灭南越划分九郡。

晋朝之后独立。

唐朝时为安南都护府,唐末再次独立。

明初时期为明朝藩属,并且是朱元璋所定的不征之国。】

————

大汉 长安

“元鼎?”刘彻有些狐疑,该不会是因为找到了九鼎之一,朕专门为此改的年号吧?

不过话说始皇该不会把九鼎带到坟墓里面去了吧?

能不能让他把皇陵图纸给朕一份,朕派人去挖……不对……是考古啊。

只是灭了南越国立郡县而已,不足为奇,单纯就是山高路远、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而已,若真想灭他们,父皇和祖父都能做到,只是没必要而已。

匈奴才是重中之重,蒙古人能西征,那朕撵着匈奴一路向西跑不是一个道理吗?

他们前面抢家劫舍的跑路,大汉王师随后来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这个剧情简直太完美。

每到一地就立上朕的雕像,这不比泰山封禅好吗?

谢谢宋朝皇帝封禅泰山,朕一定把你的故事和始皇封禅记在一起,让子子孙孙万世传颂。

————

【朱棣作为最听父亲话、最遵守皇明祖训的人,严格执行了这一要求。】

【不征之国,首先它得是一个国家,朕把安南国灭了,改设州府,这就不算违反规定了。】

————

大明 永乐年间 北京

朱棣咬牙切齿的说道:“你最好给朕好好说,不然朕把你灵牌送到和尚庙里去!再派一群太监给你每日上香!”

太庙里,朱高炽吃饱喝足看着天幕,大声笑了出来,不得不说后辈的脑回路真的和正常人不一样,是这样解释的吗?

————

幽冥之地

灵魂体的朱高炽看着太庙里胖胖的朱高炽,又看到他牙缝里塞的肉,气的牙痒痒,你个混蛋!你偷吃不能去其他地方吗?

你难道不知道你在太庙里面偷吃,太庙里面有牌位的人都能看见,你是一点也不管身后事了吗?

————

大明 洪武年间 应天府

太子朱标在太医的医治之下勉强可以站起身来,先是让人给朱棣送去衣物,免得在大牢惹了风寒。

朱元璋骂他迂腐,但能怎么办?若这次孤仍然早亡,除了老四,谁还能撑的起大明朝?

允炆吗?且不说他能力如何,他现在怕是已经快到鄱阳湖了,马上就要去和鱼虾作伴。

老二老三吗?打仗二人或许还行,但若是谈到治国理政,唉,谁家的姑娘漂亮他们倒是一清二楚。

老四是狠了点,可唐太宗李世民就不狠了吗?孤至少还有吴庶人一脉留存世间,孤的女儿也都还活着。

罢了,大明朝和孤孰重孰轻,孤还是分得清楚。

————

【当然,朱棣不是故意违反他爹规定的。】

【其一:在朱棣靖难期间,大约在建文二年、三年左右,安南国也发生了一场政变,陈氏王朝的国王被权臣黎季嫠所杀,进而掌控了安南国。

在此之前陈艺宗察觉到了胡季犁的权势太大对皇位构成了威胁。

但此时胡季犁的权势已经凌驾于艺宗之上,艺宗根本无法制之。

为了防止胡季犁将来篡夺皇位,艺宗命画工画了四辅图。

该图描绘了华夏历史上周公辅佐周成王、霍光辅佐汉昭帝、诸葛亮辅佐季汉后主,以及南越历史上苏宪诚辅佐李高宗的故事。

艺宗为其赐予胡季犁,要求他忠诚地辅佐陈朝皇帝。

不久又召胡季犁入宫,从容地对胡季犁说:“平章亲族,国家事务一以委之,今国势衰弱,朕方老耄,即世之后,官家可辅则辅之,庸暗则自取之。”

胡季犁听到此话后立即免冠叩头谢恩,同时指天地誓曰:“臣不能尽忠戮力官家,传之后裔,天其厌之。”】

【属于是安南司马懿了。司马懿指洛水,他直接对天地盟誓。】

【篡位之后黎季嫠改名胡一元,自称是舜帝后人胡公的后代,并改安南国号为大虞。不久之后,黎季嫠传位于自己的次子胡汉苍,以太上皇的身份仍掌朝政。

天高皇帝远,永乐二年,胡汉苍自称陈朝皇室绝灭,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为皇帝,请求朱棣册封。

朱棣也没多想,这是很正常的事,再者说谁敢骗大明啊?

没想到居然真的有,安南陈朝旧臣和陈王跨越千里来到明朝,见到朱棣,将安南国内发生的变故都告诉了朱棣,同时请求朱棣帮助其复国。

胡汉苍得知这一情况后,也急忙上书向朱棣道歉,并请求明朝护送陈王回国,主持朝政。

朱棣对胡汉苍的态度还是满意的,于是就派了五千人马护送陈王,但谁知他们刚入境安南就遭到了埋伏,陈王被杀,千余大明士兵也被杀,最后只有两位主副将狼狈逃回南京。

见过头铁的,没见过头这么铁的,先骗大明皇帝,又杀大明士兵。

朱棣一怒之下决定发兵征讨安南。

永乐四年七月,朱棣发布讨伐安南的檄文,接着命镇守在云南的西平侯沐晟为征夷左副将军,从云南进兵;

成国公朱能任征夷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征夷右将军,统十八路军,从广西进兵,两路齐下,力求一举扫平安南。

这次用兵,对外号称八十万,实际兵力在20-30万之间,其中还包括擅于在湿热气候下作战的四川、云南、广西精兵,甚至调集了广东、福建的水师来增援。

征夷将军朱能行至广西龙州病故,右将军张辅临危受命,他不负圣望,仅用一年时间便攻克安南全境,立下了不世之功。】

【不要觉得安南很弱,虽然和大明相比确实很弱,但东亚怪物房的国家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即便是泰国!】

————

暹罗,征兵现场的哭喊声震天动地,不,我们真的很弱啊,天兵快来进攻啊,我们想成为你们的一个省啊。

我们不想抽签当兵啊!

我们要去和吕宋那群婊子在素坤逸路的餐厅再大战一场,抢食都抢到我们家门口了!叔可忍,婶不可忍!

————

【那时的安南已然做大,也是四处征战,讨伐过老挝、暹罗(泰国)、占城(南越)等国,甚至每年还骚扰广西、云南边境。

永乐五年六月,朱棣下《平安南诏》,改安南为交趾,设交趾郡,正式将安南划入明朝版图,而这个决定距离中原王朝失去安南已经过了两百年。

但安南属于汉化不彻底的典型,距离中原也实在过于遥远,不像汉家故地一般即便经历几百年乱战仍然可以粘合在一起。

明军前脚刚走,陈氏旧臣简定就起来造反了,自称日南王,并立他侄儿陈季扩为帝。

怎么办?朱棣大怒之下只好再派大军去平叛。

永乐六年六月,朱棣调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精兵四万人,由西平侯沐晟率领征剿,另派兵部尚书刘俊前去招抚,企图剿抚并用。

结果全军覆没,明朝交趾指挥使吕毅,以及招抚大使刘俊,在此战中阵亡。

朱棣只能再次启用张辅。永乐七年二月,张辅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到安南后,对症下药,先采取攻心战,待局面稍稳后,才发起大规模攻击战,最后直捣叛军老巢。

张辅取得了丰硕的战果,三月焚烧了叛军战船六百艘,十一月发动神投海之战,斩杀叛军四万多人,并俘虏叛军头领简定,至永乐八年一月,已削平各路叛军。

随后的日子里安南仍然是没事就造反,有事那就更要造反,但总体来说仍然在明军控制之下。】

【其二:朱棣打安南并不仅仅是因为被骗,也不仅仅是为陈氏复国,没利益的事情谁干啊?

攻占安南要和下西洋结合来看,安南地处中国大陆与中南半岛的连接处,可以充当明朝经略西洋的跳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郡县安南”后,明朝可以更容易地控制中南半岛,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郑和船队的存在是暂时的,明朝交趾省的存在是长期的。

朱棣谓人曰:“安南黎贼悉己就擒,南海之地廓然肃洁。”】

【可以简单理解为明朝版的海外军事基地。】

【如果按照朱棣的规划:下西洋,通使、通商诸国再配合海外军事基地的政策,日不落大明未来可期啊。】

【但是,出来吧,朕的好圣孙!】

————

大明,北京皇城大殿内,朱瞻基拔腿就跑。

虽然不知道自己将来具体做了什么事,但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后辈每次用这些奇奇怪怪的语言介绍的时候,肯定是坏事,天大的坏事。

可朱瞻基似乎忘了,他此刻只是太孙而已,只需要皇帝一个眼神,即便是宦官太监也敢拦住他。朱瞻基此刻就被侍卫堵在大门。听的身后脚步声越来越近,努力憋出一个笑容。

“爷爷,我要是说我是去找爹和二叔的,您信吗?”

朱棣信啊,伸手将朱瞻基提溜起来,等后辈介绍清楚,就要好好疼爱自己的好圣孙!!!

————

【朱元璋有一个好圣孙叫朱允炆。】

【朱棣也有一个好圣孙叫朱瞻基。】

【但必须承认,朱瞻基比朱允炆强。】

【朱棣的好圣孙朱瞻基在宣德元年二月,先派成山侯王通去平安南叛乱,大败。

又派安远侯柳升出战,并会同驻守云南的老将沐晟,共计七万大军从广西、云南分兵两路进攻,再败。

此时的朱瞻基已经不想再陷在安南战争的泥潭中。

杨荣给朱瞻基找了一个台阶:国家之安危所系,在北不在南。

朱瞻基废交趾布政司,重新册立安南为藩属国。

朱瞻基或许以为安南得到想要的就会停下,但宗主国被藩属国逼到如此境界,宗主国还有什么威望吗?

从此之后安南扰边直到明亡、清朝中期都不曾间断。

朱瞻基“弃置交趾”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长期的和致命的。这一事件沉重地打击了明朝在西洋地区的国际声望,动摇了明朝的宗主国地位。

失去了安南意味着失去了西洋,这一点恐怕是朱瞻基也没有料到的。

或许他更没有料到,他停止下西洋政策,会导致文臣们赚的盆满钵满,华夏历史上最接近成为太阳永不落下的帝国的一次机会也被他亲手放弃。

明初时候华夏的航海技术、火器、造船技术等等是占有巨大优势的。】

————

大明,永乐年间,朱瞻基闭上眼睛等了许久,拳头始终没有落到自己身上。

不可思议的睁开眼睛看向朱棣,却感觉皇爷爷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几十岁,神情无比落寞。

连忙撅起屁股,带着哭腔向朱棣说道。

“皇爷爷,您别吓孙儿,您打我一顿,消消气。”

朱棣摆了摆手,自嘲的笑了笑。

“朕不打你,朕只想问问你为何弃安南?又为何停下西洋?”

“南宋海运通商带来的利润之高,难道你不知道吗?”

“说好听点朕是下西洋,不好听一点朕这叫官方走私!”

“你连白花花的银子都不要?全送给文人了?”

“太阳永不落下的帝国,多么美好的名称啊,若是成功了朕不仅可以挺直腰杆告诉咱爹,咱没有做错。”

“即便几百年,几千年过去,后人依然记得我大明一朝,记得我大明为华夏所建之功勋,所立之基业!”

“可是为什么你停了!为什么!”

朱棣的声音并不大,却振聋发聩一般将朱瞻基震在原地。朱瞻基有些思绪,大概能明白自己将来为何如此,可怎么也无法说出口来。

太庙内,朱高炽无所谓的坐着,反正我才登基九个月,关我什么事?

再吃两个鸡腿吧,待一会再回去,瞻基此刻应该在挨打,回去早了,说不一定自己都要陪着挨打,傻子才回去呢。

————

大唐,长安,李世民和众人商议起了海外军事基地,联想到之前天幕出现的后世大炮,如此威力再配合战船,只需堵在海岸边便可下一国啊,即便不能全境攻占,但想来占些便宜是肯定的。

不行,火器的事必须加急了,即便远航之事还可等待,但北边蛮夷可等不了。

弓箭手要培养多年,但这火枪、火炮只要是个人就行。

大炮轰,大炮轰完万箭齐射,射完火枪兵列阵前行,只需要有足够的防御保护火枪、火炮阵地,别说胡人有十万骑兵,便是老天爷下凡也挡不住我大唐前进的脚步!

————

幽冥之地。

始皇和短头发正聊的如火如荼,聊到了火枪、火炮最原始的制造方法、聊到了世界有多大,各地有什么资源。也聊到如何封锁海岸线、如何殖民等等。

讲的人讲的头头是道,听的人也听的津津有味。

短发男子知道始皇在想什么,无非是天幕出现,知道了有不同平行时空,想试着去梦里看能不能告诉不同时空的自己,使大秦万世永昌或者统一全球。

可惜没戏,早就试验过了,若只是给后人托个梦,去看看后人和他们聊聊闲天。梦醒了,后人或许还能记起几句。

可若是告诉他们一些不属于该时空的事,他们醒来只知道做了个梦,完全想不起梦里见过什么东西,说过什么话。

不过始皇想试就试呗,反正陪始皇聊天有晶币拿,我们是按小时收费,不足一小时按一小时计算,一小时一百晶币,不讲价呦,亲。

啧啧啧,下来的早是有好处,大秦都富得流油了。

反正减肥营因为朱高炽也快倒闭了,要不改天办个培训班?挣一笔大钱?

我又不怕死,反正死也死不了,大不了让他们每天拿刀砍我几百上千次,无非痛一会儿,退钱是绝对不可能的,痛虽然痛,但晶币是真的香啊。

————

重八烧饼铺总部。

辛苦劳作的朱高炽和大明历代文官们终于等到了放饭时间,虽然彼岸花难吃、黄泉水难喝。

可没办法,想投奔别的朝代,人家要么不接受,要么是不想因为接受我们而和大明打仗浪费时间影响自己的事。

只能在老朱手下继续混了,不过这次不怕死了,因为死不了。

可没想到今天居然有肉有酒,肉是东坡肉,酒是李白弄的谪仙酿,陛下捡钱了?

徐达敲锣,李文忠打鼓让众人进前来聆听朱元璋训话。

“都给咱站好了,咱有大事要宣布。”

“从今天开始往后一百天,伙食都是这样,大家高不高兴?”

文官敏锐的感知力,有诈,绝对有诈。

果不其然,老朱接着说。

“咱大明朝接了个大活,老四不是跟着韩信他们打仗去了吗?刚巧前线战事受挫,大汉发出征召令,只要去前线参战的,所得晶币和大汉五五分成!”

“咱帮你们都报了名。”

崇祯朝的一位文人颇有勇气:“太祖,可以不去吗?”

众人侧目连连,勇士啊,下来这么久第一次看到敢反驳太祖的,等着吧,太祖马上就要动怒,拿刀砍你万千次。

出乎意料,朱元璋没有动怒,还认认真真的解释起来。

“不愿意去的都可以不去。”

“哇哦”众人发出欢呼,虽然不会死,但交战区域在幽冥之外,痛感比幽冥之地增加了百倍以上,挣的钱搞不好还不够去华佗那里买止疼药的,傻子才去。

“只是辛苦你们只能继续和面了。”

“太祖,我们不辛苦”“是啊,是啊,我们最喜欢和面。”“最喜欢做烧饼了”众人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朱元璋将手掌往下一压,示意众人自己还有话没说完。

“可惜啊,大汉跟那群短头发的学坏了,居然收起了报名费,交了就不准退。”

“咱把家当都拿出来给你们报名了,只有委屈你们做烧饼还咱的钱了。”

“咱现在连彼岸花和黄泉水都买不起了,只有委屈你们饿个几百上千年,等咱卖烧饼挣了钱再补给你们。”

众人蔫了,太祖啊,您生前好歹也是个皇帝,到了幽冥之地不学人家去征战四方只想当个富家翁也就罢了,但您怎么能这么不要脸?

一晶币可以让十万大军连着吃彼岸花吃上几百上千年,黄泉水更是能喝上万年,您是怎么能够说出连这两样都买不起的话语来?

“太祖,那我们和大汉的五五分之后需要交您多少?”

朱元璋疑惑:“什么你们和大汉五五分?”

“明明是咱和大汉五五分啊!”

“报名费是咱交的,你们是咱的人!”

“你们居然还要分钱?”

“还有天理吗?”

“还有王法吗?”

众人只想投他人而去,大明的武将或许有人要,可我们这群文人和清朝的文人被幽冥之地的各朝人士共同列为最不受欢迎人员,想投都没人要啊……

呜呜呜,打仗去吧,起码能吃一百天的肉、喝一百天的酒。下来几百年了,第一次知道肉是什么味道……太不容易了。

朱元璋听着哭声气不打一处来,决定善良一次。

“打完了,咱每人给你们发两个晶币行了吧,再哭咱一个都不给!”

众人连忙收声,高呼太祖万岁,低下头不出声的流着泪,慢慢的吮吸东坡肉,小小的一坨东坡肉要分成三十三块,每块肉要在口里嚼三十三下。

朱棣拉着朱元璋背着众人就理论起来。

朱棣:“爹,怎么分?”

朱元璋:“什么怎么分?”

朱棣:“您别装傻,人家大汉没要报名费,而且人家说的是三七开。”

朱元璋:“你别管,都是咱的。”

朱棣大手一挥:“爹,您要这样玩,可别怪我不孝了。”

“我现在是韩信的徒弟,霍去病的兄弟,大汉的大将军。”

“您居然发布谣言,造谣中伤我们大汉的名声。”

“我马上去仲裁处申请开战通知书,您还想做烧饼?等着我们大汉的无止境报复吧!”

朱元璋伸手拿起擀面杖就要打,朱棣将大汉的大将军印章挡在身前,阴恻恻的说道。

“爹,仲裁处的规则您该不会忘了?”

“我现在可不是你儿子,我是大汉将军,您打我,可就意味着首先开战呦,我方可以不用申请开战通知书直接反击呦。”

“亲,您确定要打我吗?”

“唉,就是可惜了您的重八烧饼连锁店,战争过后指不定还能剩下几间。”

朱元璋拿起擀面杖,顺手擀起面皮,“笑容满面”的说道:

“我亲爱的四儿子,朱棣大将军。”

“您在说什么胡话,我明明是想做一个烧饼给您吃,我亲爱的儿子。”

朱棣回以微笑:“噢,真的是这样吗?”

“我亲爱的老父亲,重八皇帝陛下。”

老朱:“是的,我亲爱的儿子,我们五五分成。”

朱棣:“不,四六!”

朱元璋:“噢,谢谢你,我亲爱的儿子,可你才四成,你不是吃亏了吗?”

朱棣:“不,你误会了,亲爱的父亲大人,我是六成,您能拿四成还得看我的脸色。”

朱元璋恨的牙痒痒也只得同意,咒骂起了几十年前的那群人。

那群短头发的带什么破电影下来,搞得咱现在说话也奇奇怪怪的!!!

“爹,皇爷爷,见者有份啊!”朱高炽急忙叫了起来,我也很想有几个晶币啊,我想去尝尝小龙虾,蒜蓉的、爆炒的、卤的我都要吃一遍,还有那个很臭但感觉很好吃的螺蛳粉我也要啊。

朱棣摸了摸大胖的额头:“噢,我亲爱的儿子,你在说什么胡话?”

“你可没有其他朝代的身份,你爷爷会打死你的!”

说完骑上马,就扬长而去。

可怜的大胖呦,朱元璋的擀面杖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

【而为什么朱瞻基的停下西洋废除交趾和朱允炆撤销藩王放弃北方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那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明朝着名野史《传信录》。

作者是梁亿,正德年间进士,官至广西参议。】

【这部野史实在是太野了,野到同时期写野史编排皇帝的文官群体都抨击他。

吐槽说\"乃不自揆,僭称'传信'……庸妄人自名为信,他人何尝信之\"】

【《传信录》里,记载了一个非常劲爆的故事:

我朝宣宗章皇帝乃建文君子也。建文君城破南遁,宣宗时方二、三岁,盖天命所在,幸而存焉。

太宗文皇帝既有天下,一日进宫,内有一老媪,盖乳养宣宗者,密令趋前跪伏,求食于太宗。

宣宗遂挽太宗之衣而号曰:孩儿饿矣!

太宗曰:汝在帝王家,宁有饥饿之理?第我今所居之位,乃汝父之物。汝尚幼,且宁耐,吾终须还了汝耳。

言已,泣数行。自后随侍太宗如亲孙,及迁都北京,遂以皇太孙监国。】

【大概意思为:靖难之后,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登上皇位。

有一天,朱棣在皇宫里,遇到一个只有两三岁的小男孩。

小男孩跪在朱棣的面前,拉着朱棣的衣服,哭着说:爷爷,我肚子好饿啊!

这个小男孩,就是朱允炆的儿子。

朱棣看到他这模样,也流下了眼泪:你生在帝王家,哪有饿死的道理?就连我现在坐的皇位,也本该是你父亲的,我终有一日,会还给你的。

从那之后,朱棣就把这个小男孩养在身边,待他就像亲孙子一般,并给他取名:朱瞻基。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

【太野了,另一本着名野史,《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沈德符,还特地在他的书里反驳了这个说法:有人说,我朝的宣宗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儿子,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连专门写野史的都觉得太野了。】

————

大明 北京

“啊?”

“啊??”

“啊???”

朱瞻基傻了,连说都说不出口,呆若木鸡立在原地……

太庙里的朱高炽咬着半只鸡腿愣在原地,我儿子不是我儿子了?我儿子是建文儿子?

我庙号不是仁宗吗?说明我和文人关系还可以啊,你们就这么回报我的?

洪武一朝的众人也是愣在原地,你们坑祖宗啊!!!我们完蛋了啊!

————

【并且梁亿除了《传信录》,还有一本着名的《遵闻录》。

里面是这样描写解缙之死的:

话说,有一天,朱棣将解缙召至拜殿。他屏退左右侍从,问解缙道:

“汉王才智超群,他在各个方面都很像我,这些,都是太子所比不上的。就你来看,怎么样呢?

解缙说:“自古以来,凡是以庶次取代嫡长而继承大统的,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汉王虽然才智超群,但是,太子完全能够成为守成之主;储君乃是天下的根本,怎么可以轻易变动?”

解缙说完,朱棣沉默无语。

解缙退出拜殿之后,正好遇见了太子,他便对太子说:“陛下喜欢汉王,殿下在东宫恐怕待不长久了!”

听解缙这么一说,太子非常担忧。

次日,太子便跳了井。因左右侍从施救及时,太子才没有什么大碍。

朱棣听闻太子跳井自尽之事后,召见太子,问他道:“我根本就没有以庶易嫡的意思,你是听谁说的?”

太子回答道:“儿臣碰见解缙时,听他说的。”

朱棣听完,勃然大怒。

接着,解缙便被投进诏狱。

解缙入狱很久之后,担任指挥、执掌锦衣卫的某人向皇帝上请道:“解缙长久羁押在诏狱之中,其实他并没有什么重大的罪行,希望陛下能够降旨,赦免解缙。”

朱棣听言,震怒道:“朕还以为他早就死了,怎么到现在他还活着?”

于是,某人将解缙从狱中请出来,他对着解缙流泪,并拿来烧酒让解缙喝。等到解缙喝醉之后,他就把解缙埋在堂下的积雪之中,很快解缙就死了。】

【这就是关于解缙死在雪地中的谣言的最早出处。】

【并且除了《传信录》《遵闻录》,梁亿还写有《洪武辑遗》二卷、《皇明通纪》。】

【明朝关于朱元璋、朱棣的大多数野史谣言基本都出自这几本书。】

————

大明 正德年间

王阳明叹了口气,又让宁王写份书信给梁亿约他一同造反。

宁王有些搞不懂。

“区区一个四品官而已,随便找个理由就杀了,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王阳明看着宁王傻傻的样子,怪不得你造反四十三天就败了……

“傻徒儿,师傅教你一次,杀梁亿很重要吗?”

“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你造反同党,那他肯定也有同党一同图谋造反!”

“懂了吗?”

宁王呆住了,到底我是坏人还是你们是坏人?杀人全家都不够?还要杀一串官员……

这大明要变天啊!

咦,他刚才是不是叫我徒儿?

他是圣人,相当于是孔子。

那我是他徒弟是不是就相当于颜回、子路?

————

【话扯远了,说回朱棣。】

【灭安南,设交趾,只是永乐大帝征战的一小步,更重要的敌人在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