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感谢“云恒君”“苏苏小月”“type-c符玄”“水晶湖杰森”“陌如忆 ”“东北的金大爷”“云山深处”“爱离11”“予你同行2015”“鸿蒙メ天谕祖帝”“枫叶卡西尼 ”“银明君”“贫道:缺德道人 ”“熊山道的冷厉 ”“至尊元神”“道友,贫道这厢有礼了 ”“爱吃梅子醋的炎星辰 ”“祥瑞969”的打赏。

解释一下:书友“贫道:缺德道人”,并不是故意不帮你的昵称打全,而是那两个符号加上去就卡审核…………希望理解一下。

祝愿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家人安康,财源广进。

————

【徐皇后: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如今我们熟知的徐妙云其实是电视剧取的。】

【她爹徐达配享太庙,又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

【徐氏从小天资聪慧,被称为“女诸生”,明代“诸生”即为受过传统儒家教育,工于经史的生员。女诸生约等于女秀才。】

【不要总听我们说什么穷酸秀才,好像秀才没什么不得了的,但是你若是在明清时期能够成为秀才,至少已经超过了全国百分之70以上的人。】

【而在明清两代女性地位偏低的时候,一个女性能被人夸赞称为秀才,可想而知她的学识才华。】

【而且出身将门世家,很难说徐达到底有没有教她弓马之术,即便没教,徐皇后耳濡目染应该也是懂得一些。】

【洪武三年,徐氏被许配朱棣。洪武九年,正式册立为王妃,称燕王妃。洪武十三年,朱棣北平就藩,徐氏随之。】

【虽然二人是被朱元璋许婚,但二人在正式成婚前早已相伴三载,是一对名副其实的少年伉俪。

在永乐三年正月初一的《内训》自序里,徐皇后提到自己很早就被选入宫廷,早晚侍奉马皇后并聆听训言,恭敬地侍奉当今皇上三十余年。

在洪武六年前后,即在她年仅十二岁时,便已入宫陪伴侍奉朱棣,并接受马皇后的教诲。】

【老朱家的皇帝大多都是情种,朱棣的九名子女中,前七人皆为徐皇后所出。婚后九年,徐氏便频繁怀孕生子,相继为朱棣诞下三子四女,在这期间,朱棣并未“雨露均沾”与其他任何女人生下过庶子女,直到后来徐氏未再生育,才有了生母皆不详的庶女常宁公主和庶子朱高爔。】

【雨露均沾并不是说朱棣就没和其他女子有闺房之乐,这并不现实,更何况是在古代皇权社会。】

【只有一种男人不好色。】

【敲黑板、划重点,拿起纸笔,记好知识点。】

【伸出你的食指中指保持平行,然后将他放在男人的鼻孔下方,观察十秒钟,如果感觉有气呼出,那说明这是一个好色的男人。

如果一直有气呼出,那说明特别好色。

如果没有气呼出,恭喜你找到了世界上万分之一中的万分之一的绝世好男人,这个男人绝对不好色,即便你让四大美女赤身裸体站在他面前,他也绝对没有反应!】

————

大明 北京

朱高煦闲着也是闲着,跟着后辈说的方法就试了起来。

“乖乖,真的有用。”

“我是特别好色的那种。”

又蹑手蹑脚的走到闭目养神的姚广孝面前小心翼翼的将手指放到他鼻孔下方。

“少师,你一个出家人怎么也好色啊?”

朱棣一巴掌打在他后脑勺,疼的汉王龇牙咧嘴。

“你是不是傻,没气呼出那是死人!”

“后辈是说男人只有死了才不好色!”

而在隆庆年间,朱载坖用丝巾蒙着双眼,大殿之内有九位西域美姬,长腿细腰,穿着和没穿并没有区别的裙子。

十人玩着小游戏不亦乐哉。

隆庆帝嘿嘿一笑:“这后辈是个懂男人的。”

又嘿嘿一笑:“美人,来呀。”

一边往前走,一边伸手摸索着,突然伸手一抓就抓了一人,大笑着说道:“美人,抓住你了。”

扯开蒙住双眼的丝巾,将美人拉到床边,顺手从床边拿起一颗红丸吞服。

一粒金丹吞入腹,丹田一股暖流往下直冲而去,苍龙出海了。

美人也是个懂事的,拿起解暑的冰块就含在口中蹲了下去。

可谓是:京中有善口技者,从此君王不早朝。

————

【但或许徐皇后的过早离世可能就和过早生育以及过多生育有关。

朱棣长子朱高炽出生于洪武十一年,这一年徐皇后才18岁。

而且朱高炽并不是徐氏第一个孩子,永安公主朱玉英出生于洪武十年,这一年徐皇后才17岁。

而我国法定结婚年龄女性是20岁,而这个年龄是根据研究表明女性至少在年满二十岁以后生子对身体的影响最小。

洪武十二年,生永平公主朱月贵。

洪武十三年,生汉王朱高煦。

洪武十五年,生赵王朱高燧。

洪武十六年,生安成公主。

洪武十七年,生咸宁公主朱智明。】

【短短九年,生了七个孩子,一般生孩子之后至少间隔一年,一般间隔两到五年最佳。

连续生育会导致女性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盆底肌松弛并会导致女性生殖系统功能衰退加速、骨质疏松症风险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发生率增加。】

【所以合理推测徐皇后应该是死于过多生育导致的后发疾病,并且朱棣和她生了最后一个孩子之后直到徐皇后去世都并没有在生育子女,可能也是因此导致的怀不上。】

【但朱棣除了徐皇后所生七子,只有两个不知生母的儿女,朱棣后宫妃嫔有记载的总共有二十一位都没有生子,合理推测朱棣应该也不行了。】

【没有瞎猜,根据最新研究表明男性骑自行车过多会导致生育能力减退。

而朱棣从年少直到驾崩长期都在征战,主要是骑马,你就想想马背上和自行车哪个舒服一点?】

【注意生育能力减退并不是说你不行,而是你的小蝌蚪没有活力了。】

【男人该有的快乐还是有的,也能让女性感受到快乐。】

【但怀不上孩子。】

————

大明 洪武十三年 北平府

朱棣还未从徐家妹子早早去世的悲伤中缓过来,正拉着徐家妹子唠唠叨叨。

听见后辈说是因过早生育,还想着自己忍一忍,过几年两人在行闺房之事。

结果……惊喜……太惊喜了……

后辈,有些话其实可以不用说的,你解释半天谁会听啊?

明天大明朝只会传燕王不行啦!燕王是个太监啦!!!

混蛋啊!你!

燕王妃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劝自家王爷,只得转移话题。

“王爷,妾为您寻几门侧室吧。”

“你总不能因为妾等上好几年吧。”

朱棣拉着手就不放开,等就等呗,咱只要你。

“不行的话,到时候弄外面?”

燕王妃羞红了脸,凑近朱棣身边耳语。

“臣妾颇善口技。”

嗯!嗯!!嗯!!!

朱棣感觉体内小火山要爆发了,青春年少,谁能经得起这个诱惑?

————

大明 北京

朱棣愣愣的望着天幕。

“是因为咱……”

“是咱害了妹子啊……”

许是因为儿孙在场想强忍泪水,可怎么也忍不住。

朱高煦将手帕递上劝解道。

“爹,至少其他时空的你和娘也能看到天幕,其他时空娘一定能长命百岁的。”

“一定能的。”

朱棣伸手,朱高煦本能抬手肘想挡,却不想朱棣只是拿过手帕轻轻擦拭脸颊,又温柔的拍了拍朱高煦肩膀。

“想不想当皇帝?”

朱高煦目瞪口呆,朱瞻基呆若木鸡。

朱高燧鸡飞狗跳,爹哭傻了?

问老二干嘛?就因为他给您递手帕?

早说啊,我也会,您也问问我啊。

朱高煦憨憨的笑了笑,手足无措的摸了摸头。

“爹,不想了,皇位是大哥和大侄儿的。”

“我就给他们当将军,他们要是不放心,我就当个闲散王爷享富贵也成。”

朱棣骂道:“我还不了解你?”

“真不想还是假不想?最后问你一次!”

“想,天下谁不想啊?”朱高煦有些委屈说道。“可谁让咱比大哥生的晚,是个老二呢?”

“大明的皇帝你是不用想了,这次郑和远航你跟着一起去,看上哪块地回来和咱说一声,咱派兵给你打下来,你给咱滚得远远的,别说当皇帝,你当玉帝都没人管你。”

“先说好,国朝附近千里不行,咱前脚走,你后脚就会打起靖难旗号造反。”

朱棣用力的拍了拍朱高煦肩膀,神色认真的望着他说道:“咱不希望从我以后朱家人手上还有亲人的血!”

“至少你和你大哥,你儿子和瞻基这两代不行,多的咱也管不到了,随他们去吧。”

朱高煦猛点头,行吧,总比待在大明这也不成那也不成好。

哼,不是总说我只会打仗不会治国吗?

我去蛮夷之地再造华夏,变夷为夏,立下不世之功,我一定要证明我不比大哥差!

“大孙,过来。”朱棣笑眯眯的看着朱瞻基。

朱瞻基捂着屁股走了过来。朱棣一脚踢去。

“爷爷,我又咋了?”

“没事,这脚你是帮你爹挨的,等会你爹回来你自己去踢一脚。”

“咱刚才说的,你都听见了?”

“你儿子咱管不到,但你最好记得咱刚才说的,不然来日到了幽冥之地咱打死你!”

朱瞻基委屈的点了点头,您就不能留着等我爹回来去踢他吗?

还让我去踢?

我一个儿子敢去打爹吗?

爹,你怎么还不回来?

太庙外守卫着的宫人看见门打开了,太子爷正在招手,连忙跑上前去。

“再去弄几份烧鸡、烧鹅来,太祖爷爷说他在下面和中山王正在喝酒,中山王想吃烧鹅了,快快去。”

宫人呆在原地,木讷的点了点头,又伸手指了指自己的脸颊两边,又指了指自己的袖子。

朱高炽连忙用衣袖将脸上油水擦掉夸奖道。

“懂事哈!”

“等会我去让陛下将你调到太子府来。”

宫人连忙跪下谢恩,朱高炽连忙让他起来。

“快去,别让太祖和中山王等急了。”

太庙内朱元璋的画像和徐达的灵位不停的抖动,也许是外面风太大了吧。

————

大唐 长安

李世民强忍着头痛,呆呆的望着长孙皇后。

“你……”

“我……”

观音婢也是十八岁为我诞下高明,又生青雀、丽质,所以观音婢也会早早离我而去吗?

长孙皇后笑笑,满是宽慰和安抚。

“陛下,莫急。”

“倒是该趁着天幕言明此事,派人去民间宣讲。”

“何不加入大唐律法?”李世民按着额头问道。

“陛下,多子多福,律法挡不住的。”

“总不能将天下大半之人都判刑吧?”长孙皇后有些无奈的苦笑。

“观音婢,再给朕按一下头吧,头昏脑涨的,竟连这点都忘了。”李世民也是苦笑,是啊,多子多福,生不出儿子就一直生,若是能生出儿子,那就更要一直生了。谁又会在乎女人的性命呢?

————

【洪武十三年,徐皇后随朱棣远赴北平就藩,入主燕王府。燕王府机构庞大,下辖审理所、典膳所、奉伺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所等 ,徐皇后井井有条地管理内务,使得宫中上下秩序井然。

正如朱棣在立后册文和诏书里说的那样,“内助藩国二十余年”“嫔于肇封,家政辑宁”。】

【《明史.成祖仁孝徐皇后列传》:靖难兵起,王袭大宁,李景隆乘间进围北平。时仁宗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备御,多禀命于后。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后激劝将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

【明史记载:北京城保卫战中很多决定都是徐皇后做的,并且徐皇后还登上城楼激励守城将士。】

【清朝史书专注于黑明朝,并且清朝时期的女性地位低的不能再低了。】

【反向思维推导,这个故事真的不能再真了。】

————

清 乾隆年间

“什么叫专注于黑明朝?”

“这不是历朝历代的传统吗?”

“再者说朕不是搞了贰臣传吗?”

“朕也是讲仁义道德忠孝廉耻的!”

乾隆有些生气,站起来想要吟诗一首批评后辈狭隘的眼光,太监连忙开始研磨……

一息,二息,三息,十息过去了,乾隆坐下来了。

————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军攻入南京,六月十七日朱棣登基为帝,同年十一月十三日,册立王妃徐氏为皇后。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在册立皇后前特意将洪武时期朱元璋规定的皇后金宝龟纽提升为盘龙纽,立后当日由礼部官员在承天门开读诏书诏告天下,开创了明清两代册立皇后时单独颁诏诏告天下的先河。】

【他可太爱她了。】

【并且在立后册文中提到“济朕艰难,同勤开国”、“朕登大宝,允赖相成”。

又在立后诏书中也提到“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同朕恭勤,保兹天命,君临尔万姓之上”。】

【但在《明太宗实录》中有一段话:后曰:“太子国家之本,诸王藩屏所资,愿择老成端正之士辅养德器 。”

上曰:“此朕所注意也。”又语后曰:“皇考之制,东宫官属率以廷臣兼之,任使专一,则疑隙不生。今凡宫臣之重者,悉择廷臣贤者兼之。”

后曰:“此先朝鉴戒往古之失,诚良法也,虽万世当守而行之。”又曰:“长子仁厚,足为令器,不泰 祖宗矣。二子三子 ,陛下宜早教之,惟陛下留意。”

上曰:“吾亦知之。”】

【《明史》也记载:后尝言汉、赵二王性不顺,官僚宜择廷臣兼署之。】

【徐皇后对朱棣说老大很好,适合当太子。老二老三要好好留意、早早教导。】

【正如李家老三李元吉不怎么样,朱家老三朱高燧只能说比李元吉好一点。

但老二朱高煦你说他造反吧,他是真造反了。

但你说这个人坏到哪里去呢?又没有具体保真的史料可以拿出来佐证。

朱高煦在明实录的形象可能除了亲爱的大侄子朱瞻基,或许还有文人在其中添砖加瓦。

毕竟汉王爷是武人嘛,懂得都懂。】

————

大明 北京

朱瞻基首先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二叔,你先造反的,我不过是在史书删减一下而已。”

“何况不一定是我做的,说不定全是文人搞得,毕竟我也没活太长嘛。”

朱高煦冷冷一笑。

“那大侄儿,看情况很明显我失败了,你会怎么收拾我呢?”

朱瞻基双手叉腰,义正言辞。

“放心,最多囚禁,皇爷爷说了朱家人身上不能再有亲人的血了。”

“富贵肯定没了,但让你平平安安的过完一生肯定没问题。”

“绝对不会让你暴毙而亡。”

嘭,嘭,嘭。

朱棣的无影脚虽迟但到。

“混小子,你点谁呢?”

“你大伯的儿子是寿终正寝,和咱没关系。”

“咱让你乱说!!!”

可怜的朱瞻基有了一对铁臀。

————

大唐 不讲武德的武德年间

“直娘贼,李世民你是不是改史书了。”

“啊,什么叫我不怎么样?”

李元吉气急败坏的大骂,李世民不慌不忙的反问道。

“老三,你整天撺掇大哥和我斗,你敢说你没有等我们两败俱伤,你好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吗?”

“你敢指天发誓吗?”

李元吉有何不敢?开口就要反驳李世民,又听的他接着说到。

“哦,孤倒是忘了,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都不当回事,但你敢指着天幕发誓吗?”

面对李建成怀疑的眼神,李元吉是真的很想对着天幕发誓的,可这天幕是真的有灵啊,你骂后辈没事,骂天幕的刚才可都被劈的渣都不剩,我若是发誓,天幕当真了怎么办?

————

【永乐五年七月初四,徐皇后去世,年仅四十六岁。

《明太宗实录》记载:徐皇后病危之际,朱棣前往探视,徐皇后嘱咐朱棣说:“当今天下虽说太平,不用兵甲,但民生并没有完全恢复,希望圣上多加体恤。”

当朱棣问起皇后还有什么要说的时,徐皇后说:“在用人时,要广用贤才,明辨是非邪正,不要因为一个人有小过就弃之不用,也不要因为一个人有小聪明就委以重任,教导子孙以学业为重,对宗室以恩义相待。”

并表示自己不能再报答朱棣的恩情,让他不要骄纵她的娘家人。朱棣听着,不禁泣不成声,徐皇后也泪流满面,在弥留之际还不忘劝朱棣以国为重,说自己生死有命,只希望他弃绝私恩、珍重自爱,别为自己过于伤心。

徐皇后临终之际,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机会和朱棣再回一次北京,报赏当年靖难时随她一起守城的将校士民之妻,所以将这件事交代给皇太子朱高炽替她完成。

永乐七年朱棣北巡,皇太子在南京监国,在车驾到达北京的第二天除赏赐北京官员军民之外,也对守城妇女给予赏赐,完成了徐皇后的遗愿。】

【朱棣悲痛之余,又对徐皇后追思甚笃,遂决定不复立皇后, 也使得永乐一朝后位空缺长达十七年。

朱棣又因徐皇后之丧白衣素服一年、辍视朝一年,日常只在西角门等地听政议事;

皇太子诸王为母亲服斩衰三年之制,因徐皇后一直停灵未葬,皇太子在禫祭除服后又为母亲服素服即白衣冠絰带数月;

群臣为皇后服斩衰二十七日、白衣素服一年,周年祭后群臣参朝时服浅淡色衣乌纱帽黑角带,退朝办事仍然素服,朔望朝见服公服朝服,一直到二周年过后禫祭礼毕才恢复正常。

又在灵谷、天禧二寺为她举行大斋,接受群臣的祭祀,由光禄寺准备祭奠物品。十月十四日,朱棣为其上谥号曰仁孝皇后,据《金陵大报恩寺塔志》记载,朱棣曾下令在南京大报恩寺广集僧众,为仁孝皇后举行了长达百日的荐扬法事。】

【而他对她的爱不仅如此。】

【朱棣还致书大宝法王分别于山西五台山、南京灵谷寺为仁孝皇后建斋追荐冥福。】

【永乐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冬至,以仁孝皇后丧免朝贺,朝鲜国王李芳远派遣陪臣朴山言奉仪物致祭仁孝皇后。】

【永乐六年八月二十日,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惹乃率其妃及弟妹男女并陪臣来朝,王妃所要进献给皇后的笺表为金缕文,并且有本地土产奉上。

这时徐皇后已经过世,朱棣便命人将其所进献的笺表和土产陈列于灵前。】

【浡泥国也就是今天文莱国的前身。】

【永乐七年正月二十一日,暹罗国王昭禄群膺哆罗谛剌派遣使臣柰使赖卒等奉仪物致祭仁孝皇后,朱棣命中官到灵前告知。】

【暹罗国也就是今天的泰国。】

【朱棣也许是出于对徐皇后的深爱,连后宫妃嫔的册封典礼都是在永乐七年二月,徐皇后去世数年之后才举行,正式册封后宫诸嫔妃。】

【《明实录》:永乐七年二月○己卯○册立张氏为贵妃,权氏为贤妃,任氏为顺妃,命王氏为昭容,李氏为昭仪,吕氏为婕妤,崔氏为美人。张氏,故追封河间忠武王王之女,王氏苏州人,余皆朝鲜人。】

【明实录记载马皇后去世: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记载徐皇后去世:后崩,上哭恸。】

【不得不说父子二人很像,或者说明朝的大多数皇帝皆是如此,只是因为朱元璋与马皇后是相识于微末、共患难。

朱棣与徐皇后是青梅竹马、共患难。

所以二人与皇后更像是夫妻,而非单纯的皇帝与皇后。】

————

幽冥之地

朱元璋正在孔子他们不远处,做起相同的动作。

暴打朱高炽。

“乖孙儿,咱想吃烧鸡、烧鹅?”

“中山王也想吃?”

“你不准备解释解释?”

朱高炽欲哭无泪啊,我都死了几百年了,怎么冷不惊天幕出现,现实世界又冒出来一个我啊?

“爷爷,天幕不是说了嘛,平行时空。”

“前几十年不是下来一群短头发的嘛,人家没事就讲课,讲科学道理。您不去听,天天就研究您那破烧饼。”

“怎么还怪上我了……”

朱元璋越想越气。

“都有幽冥之地了,还讲个屁的科学道理,他们研究几十年了也没研究出来人到底能不能投胎,又为啥咱陵墓里的宝贝都带不下来。”

“没咱的重八烧饼连锁店,你现在还在路边挖彼岸花吃呢!”

“你居然说咱的是破烧饼,咱打死你!”

朱高炽躺平了,几百年了,每次朱元璋想到朱祁镇、朱佑樘、朱厚熜、朱载坖、朱翊钧他们干的事就要打我一顿,打吧,反正又打不死,就是疼而已,等会找华佗开点止疼药就好了。

还是爹和瞻基聪明啊,下来挨顿打就找到韩信、霍去病他们一起打仗去了。

可怜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能在烧饼铺子和面。

马蹄声声阵阵传过,秦朝大军路过,始皇勒住马匹停下。

“呦,老朱又打大胖啊?”

“打了几百年还没打够啊!”

朱元璋气不打一处来。

“呵,关你什么事,你不也天天打胡亥?”

“咱大明起码没二世而亡。”

始皇也不恼怒。“唉,老朱你也知道老秦人穷,最近军粮吃完了,朕本来是准备买点烧饼垫垫的。”

“可突然想到老秦人打了一辈子仗还不能享受享受吗?朕准备去老苏那去买东坡肉。”

说着拍动马匹就要前行。

“哎,政哥,此言差矣。”

“勤俭持家,量入为出啊。”

“咱老朱的烧饼不仅便宜而且量大管饱,当军粮最合适了。”

“老苏掉进钱眼里去啊,整整一百晶币才有一小坨,一口就没了。”

“咱老朱烧饼呢?一晶币一百套烧饼,实惠啊。”

“咱刚才说话大声了,给你打个折,一晶币一百二十套。”

边说又一脚踢在大胖身上。

“起来,回去和面去。”

政哥:一晶币两百套。

老朱:不行啊,要亏本啊,一百三十套。

政哥:朕要一万晶币的,一晶币一百八十套,能成就成,不成朕就吃东坡肉去。

老朱:商量商量,真要亏本啊,一百五十套不能再多了。

嬴政拍动马匹就要走。

老朱:一百七十套。

嬴政头也不回的前行,老朱连忙大喊。

“一百八十套就一百八十套,咱也就是看在政哥你是华夏第一位皇帝的面子上,亏本卖给你,别人来还拿不到这个价。”

嬴政吐槽道:“亏本?”

“你大明在这下面的武将,你就只给人家管吃,还全是烧饼。”

“文官全部给你做免费劳动力,你连烧饼都不给人家吃,每天派人去路边挖几乎不要钱的彼岸花给他们吃。你好歹也是个皇帝,能不能不要这么抠门?”

“你这烧饼人工成本基本没有,就出个面粉钱,以前一晶币可以买一万石面粉,几十年前那群人下来,搞得什么科技合成面粉,一晶币都可以买十万石了,你还不降价。也就是没人跟你抢烧饼生意,不然你早倒闭了。”

老朱撇撇嘴:“政哥,你有所不知啊,咱的烧饼是有祖上传下来的秘方,几千年了,贵有贵的道理。”

“再说了,什么叫没人抢?明明是他们的烧饼不好吃没抢过咱。”

嬴政无语了,不想再和老朱聊下去,让他赶快回去把烧饼准备好,派人送到秦军营地。

几千年前有没有面粉还两说,几千年的祖传秘方?你不亏心吗?

人家的烧饼不好吃没抢过你?这不是因为我秦朝、汉朝、唐朝都去征战去了,剩下除了隋朝、元朝没人和你有一战之力吗?

人家去仲裁处申请开战通知书和你开战,结果你呢?

隋朝打你,你就去找唐朝当帮手。

元朝打你,你直接道德绑架我们,说你是汉家最后一任王朝,他们欺负你,我们居然不帮忙?

搞得现在能和你打的朝代都懒得理你,反正你也只做烧饼,人家也瞧不上。

真亏你有脸说得出来是因为人家的烧饼不好吃才没抢过你。

还有人家宋朝就想踏踏实实挣点钱,结果你三天两头拿着些乱七八糟的理由去申请开战通知书。

人家卖白菜汤,你去仲裁处说他们侮辱你。

人家研究佛经,你又说人家侮辱你。

人家跟着几十年前那群人剪短发,你还说人家侮辱你。都侮辱你了,你怎么就指着宋朝打,不打那群人?

仲裁处退回你的申请,说有偏见,此条理由不成立,你倒好,说哪有祖宗打后辈的,后辈怎么样你管不着,但宋朝不行,必须打。搞得仲裁处把你拉入黑名单整整一年。

你一个月砸宋朝十几次场子,要不是有岳飞勉强撑着,不知道被你打的有多惨。

你打宋朝也就算了,还差点把岳飞给人家拐跑了,这是皇帝能干出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