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风紧 > 第334章 朱家聚会(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旭东今年过年没准备回福州,得知消息的老父亲思孙心切,二话不说带着老夫人一起来到泉州,上门的时候把朱旭东吓了一跳。不过,父母到来总是一件好事,过年期间朱家热闹了不少。

像朱旭东这一级别的,在工业园这边有独栋的小屋居住,尽管比不上福州家里宽敞,但是多两个老人居住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像于冠华、唐城、令谷英等人也都住在一个区域,平日里倒是经常能够碰头,也方便了护卫。

朱老爷子来了以后,住在边上的唐城和于冠华早早的就过来相见,春节期间还一起吃了几顿酒。朱老爷子也不是一个食古不化的人,以前反对朱旭东搞那些研究,主要是朱旭东为了那些研究把整个家庭搞的不像样,否则朱旭东打小就摆弄那些玩意儿,老爷子要强烈反对的话,朱旭东也不能够一直醉心自己的研究。

而且朱老爷子丝毫没有那种读书人对工匠的轻视心理,正是因为这样,老爷子和唐城等人相处起来倒还融洽。正月初六这天,朱旭东难得没有一大早就跑到研究所去,而是留在家中。概因研究所一些家住在工业园的“外地人”每年初六都有一个传统,会在家中摆上三、四桌,请过年在泉州的同事吃酒饭,今年正好轮到朱家。

房子的条件有限,摆不下那么多桌椅,所以请到家中的除了是各所的所长以及自己所里的同事之外,也请不了多少人。但是,保不齐就会有其他知道消息的人不请自来。这不,中午的酒席才刚刚开始没多长时间,苏圣平就来到了朱家。

苏圣平早就知道研究院这些人每年初六有这么一个传统,以前他也没想过来掺和,今年趁着还有点空闲索性就来凑个热闹。面对突然上门的苏圣平,大家诧异之余表现还算平常,毕竟苏圣平在泉州的时候待的时间最长的就是研究院,还时常跟这些人一起探讨研究项目。凡事就是这样,一旦靠近了,发现他也是一个凡人,也是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也就不再神秘。但毕竟来的是苏圣平,在场的除了朱旭东、唐城、于冠华等所长,其他普通研究员就很兴奋了。

互相说了些好话之后,苏圣平才见到面生的朱老爷子,等朱旭东介绍之后,才赶紧行了个大礼,向朱老爷子拜年问好,又是一番客气之后才各自落座。这个时候朱旭东的子女红着脸上来向苏圣平拜年,苏圣平在学堂里给他们上过课,勉强算是他们的先生,欣然接受他们的大礼,还给他们发了个小红包。

朱志文兄妹离开后,唐城老爷子开口道:“圣平,今日怎么突然来了?”

苏圣平哈哈一笑,道:“老爷子,别以为你们聚会我不知道,我这是堵上门来找酒喝的。”

朱旭东接过话,道:“圣平,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自己不让人拜年省了请酒,不然我们几个早就上门去了。没成想你不让别人上门,自己却不请自来跑到别人家里找酒喝了,告诉你啊,虽然今年你又加了奖金,我这可没什么好酒!”一番话说的大家哈哈大笑,朱老爷子听了不免对儿子的态度大为不满,使劲拿眼睛瞪着朱旭东,无奈朱旭东丝毫没有看到自家老爹那责怪的眼神,仍旧在和苏圣平开着玩笑。

倒是苏圣平看到朱老爷子的异样,知晓他为何这样,开解道:“老爷子,您别见怪。在座的论公和我都是同事,论私大多数都比我年长,在这里我可不是什么上官啊,平日里我们也都是这样随意交往,您别在意。如果您认为旭东这态度不好,您把他孝敬您老的好酒拿出来大家喝了就是。”一开始还说的像模像样,没想到后面就露馅了,大家伙哈哈大笑,搞得朱老爷子也是哭笑不得,搞不懂这个年轻的“高官”怎么会这样。

后院,得知苏圣平来了的朱母好奇的张望,看着在堂上的苏圣平,对边上的朱旭东媳妇道:“这就是那个能作诗、能打海盗的探花郎苏圣平苏大人?”

朱旭东媳妇道:“对啊!”

朱母道:“当真年轻,长得也俊,我看怎么一点当官的架子也没有啊!”

趴在边上的朱志文这才解释道:“奶奶,您是没看书,先生的书上说了,朝廷官员总说自己是百姓的父母官,但是天下间的父母谁不是对自己的子女无私奉献,从不奢求回报,可是我们有些官员嘴上说是父母官,暗地里却是催命官,巴不得从老百姓身上扒下来一层皮好养胖自己,就这一点,从高高在上的所谓官威就能看出来。”朱母听了孙子这样大白话的解释,一时愣住,再一想想似乎正该是这样子,顿时觉得堂中的苏圣平确实跟人不一样。

朱旭东不是好酒之人,家中的酒也都是为了这次请客才买的南风酒。苏圣平先是敬了朱老爷子一杯后,再一桌集体敬了一杯,然后就不再多饮,让大家随意。众人知道他不喜饮酒,也没多加劝酒,该喝的喝,该说的说。

唐老爷子敬了苏圣平一杯后,道:“圣平,今日突然前来,是不是有事要说?”

苏圣平放下酒杯,道:“老爷子,该说的在总结会上都说过了。今天确实是兴之所至,过年的时候也没和大家聚聚,知晓你们有这么个聚会的传统,才不请自来的。”

关于研究院明年的工作重点,主要就是两点,一是继续搞研究,一是编订学校教材。这两方面,在年前的总结会上,苏圣平已经一再强调。大家伙对于自己的工匠的身份,还能够出书育人,都十分高兴,也都十分踊跃,只是对于如何达到苏圣平所说的要求还有些心中没底,不过这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慢慢琢磨,不是一两句话说的清楚的。

这个时候,朱老爷子开口道:“苏大人,老朽看过你不少文章,颇有启发,倒是有一事不明,想向大人请教,不知可否?”

苏圣平诧异的看了眼朱老爷子,道:“您老不用客气,叫我圣平就行,也别说什么请教不请教的,有什么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朱老爷子点点头,道:“之前听各位交谈,才知晓大人竟要办学,教授的内容还都是工匠杂学,老朽不反对在座的各位大匠集成技艺出书,但是教书育人之事是否还是要靠经史子集?老朽觉得,诸子百经能够正人心,确是我华夏儿郎年少时应该读的书目。大人竟要在书院里以工匠之学为主教育,是否不妥?”老爷子的话音一落,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就连在旁边偷看的几个人都不敢发出声音。

苏圣平想了想之后,道:“老爷子,诸子百经等书是我们这个民族智慧的集合,其中蕴涵了许多优秀道德成果,比如儒家的‘仁爱’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这些思想我们这个民族做人的根本,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但是,您有没有考虑过,以往所称的读书人,都是指读这些书的人,然后再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一方官吏。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确实是人才,治政有方,治下老百姓也过上了好日子。”

“这样的日子到现在为止过了多少年呢?远的从春秋算起近两千年,短的话从楚朝算起也有三百年。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从根本上一直没有发生变化,原因就是我们所奉行的是这种文化。”

“那这有什么不好吗?好像也说不上,可你们不认为我们的日子从根本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吗?一千年前是什么样,如今还是什么样,几百年兴衰轮回从未变过?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曾经,有人告诉我一句话,叫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你们可能听不懂,简单点来说,各位平常所做的事情就是推动我们这个国家、民族进步,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原因所在。比如说早些年的肥皂,让人更加清洁卫生,就不容易生病。比如说于唐老爷子在努力研究的造船,更快、更大、更稳的船,日后说不定有朝一日会有不靠风帆就能自动前行的船只,必将加快物流和信息传播的速度。再有白老爷子研究的医药,技术进步之后新生儿是不是活下来很多,瘴疠之毒是不是不再是我们的噩梦?”

“这种技术的进步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只是这个过程很缓慢,所以大多数人包括你们现在或许意识不到,可等十年后、二十年后再回头一看,你们就会发现今天的研究成果到底给我们这个社会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那这种技术的进步依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你们这些人。但你们也仅仅是带头人,也不能只依靠你们,要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更多的聪明才智之士投身其中,才能不断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变革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