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史上最贪崇祯 > 第269章 天子扶灵,配享太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9章 天子扶灵,配享太庙

崇祯八年五月,孙传庭亲率一万主力入山东,驻军泰安,命刘兴祚领兵五千由安东卫向西,一路将白莲教众连削带打,驱赶至曲阜至东昌府一线,莱州府,青州府大定。

李精白趁机调派力量于莱州,青州两地强推新政,借由孙传庭之手一屠莱阳,再屠昌邑,三屠临淄,杀的山东士绅人头滚滚,孙传庭也被冠上了“屠夫”的称号。

孙传庭此时正一脸愁容的与李精白会晤:

“李大人,再这么杀下去,恐有伤天和啊…”

李精白这段时间跟着孙传庭屁股后面推新政不要太顺利。对于孙传庭的话,李精白心里跟明镜似的,那是怕伤天和吗?你就是爱惜羽毛。不过这也不好明言,于是李精白换了一个角度说道:

“孙兄,现在可是新政推行的关键时刻。若是今年陛下下派的任务指标完成不了,影响的可不仅仅是咱的政绩啊。现在各处都在坐吃山空,国库怕是快撑不住了啊…”

孙传庭哪里不知道这个情况,可他心里苦啊,屠夫…去他娘的屠夫。沉默了一会儿,孙传庭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情况我是知道的,唉…听说近段时间您这山东地界有相当多的一批人或辞官归隐或举家南逃,你手下怕是人手早就不够了吧。”

对于这个问题李精白也很头疼,山东是受儒家思想浸淫最严重的地方,一开始孔衍植站出来反对新政,反对新儒学的时候,山东就有好大一批文人跟风,后来好多人都跟着孔衍植一起去了南方,加上这会儿的铁血手段和山东地界白莲教起义到处杀人,导致山东十城空了九城的官。

幸好早年间山东建立了皇庄学院,这会儿也毕业了两批学子,再加上提拔的一些底层小吏,才勉强填补了当前的窟窿,但人手基本也到极限了。只见李精白皱着眉头说道:

“这个情况属实头疼,目前只能勉强应对,今年九月份学院还会有一批学子毕业,到时候情况会好很多。”

两人相对而坐,相顾无言,那真是人生百态,各有各的难啊…良久,孙传庭小声说道:

“以如今的情况,咱们这样办吧。京城不是派了一批人过来接收曲阜孔家的地方建皇庄吗?咱们先把白莲妖众控制在曲阜到东昌府一带,先让这般妖人嚯嚯一遍那帮死硬分子,你呢,就趁着这个机会把京师来人先扒拉到大后方去干活,如此不是两全其美…”

李精白听完眼中露出震惊之色,好一手借刀杀人移花接木啊…不过你孙传庭竟然敢打陛下的秋风,是不是嫌命长了?不过他好赞同啊。

“这…不好吧,听说陛下那里人手也不够啊。真要这么干,陛下不得扒了我俩的皮啊…”

孙传庭立马一脸正色的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啊,咱不能认死理不是,如今山东局面不稳,咱们若是能够迅速稳定局势,打一下陛下的秋风估计问题不大。而且,咱两这就联名上书,将情况给陛下说清楚,以陛下的大度,会理解咱的…”

李精白脸上为难,心里却是乐开了花。首先这馊主意是你孙传庭出的,我李精白只是从犯,到时候打板子也比你轻些。再者,能平白得到一批人才,何乐而不为啊。于是一脸为难道:

“督师啊。你可要想清楚,这可是先斩后奏啊,罢了,老夫这把就舍命陪君子一次,大不了事了拂衣去,待山东事了,老夫辞官归乡便是。不过,这白莲妖众就这么放着了?”

孙传庭看着面前这个老狐狸,恨不得上去给他一巴掌。太欠了…面对李精白的问题,孙传庭饶有深意的说道:

“不是还有洪承畴吗?”

两个老狐狸相视一笑,随即便开始给朱由检写起奏疏来。另一边,洪承畴正在想着怎么诱杀白莲教另外一个首领于弘志,突然就打了一个喷嚏…

“阿嚏…”

另一边,因为孙,李二人会谈并不是秘密进行的,很快,暗卫的情报就先二人的奏疏一步到达了朱由检面前。朱由检看完之后整个人都呆住了,他是万万没想到,竟然有一天能有人打秋风打到他的头上,不过考虑到二人并未有私心,朱由检便没有深究,只是停了二人一年的俸禄,并且罚二人抄写了十遍《大明律》…

“陛下,大事不好了…”

这边朱由检刚刚处罚完孙李二人,一个小太监便慌慌张张的冲进了养心殿,慌张的说道。朱由检也闻言眉头一皱,说道:

“何事慌张?”

小太监满脸沉重的说道:

“武英殿大学士徐光启于皇庄学院的试验田中卒了…”

(古代皇帝死称为崩,皇亲国戚还有贵妃以上的女人死曰薨,三品以上的大臣死曰卒;四品至七品死曰逝。)

朱由检闻言肃然起身,一时间悲上心头。这位为帝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人家终于还是去了啊。良久,朱由检沉声道:

“传旨礼部尚书梁廷栋议定徐卿身后事,以国礼葬之,其灵位配享太庙。全城服缟,朕要亲自为徐卿扶灵!”

崇祯八年五月,朱由检以国礼下葬徐光启,天子亲自扶灵送葬,并为其树碑立传,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马、华表、石牌坊等物。石牌坊上正中额题“文武元勋”,右题“熙朝元辅”,左题“王佐儒宗”,正中额下题:“明故大夫太子太保赠少保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阙”。石牌坊镌有对联,上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下联“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同时于英烈祠中塑徐光启像,刻录其功勋事迹,永享供奉。

丧礼完毕,朱由检于京师成立农学院,命徐光启之侄陈于阶为农学院掌院,继续研究农事,并将《农政全书》定为国学教材。命宋应星入阁掌学院事,继续徐光启的事业。至此,原定于1633年去世的徐光启寿终正寝,朱由检的行为也向文官们明确传达了一个意思,只要你能为大明做出贡献,天子扶灵,配享太庙不是梦。

崇祯八年七月,山东,山西半数之地完成新政,顺天府全境完成新政推行。由于河南动乱,大量土地撂荒,人口外逃,原定于这一年七月爆发的蝗灾并未发生。

崇祯八年冬,山西地震,山西南部地区成为灾区,张晓,张翌明二人借救援之名,快速将新政推至山西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