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334章 形势一片大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4章 形势一片大好

正当张鹿安带着安庆右营在英山城狂欢的时候,革里眼贺一龙带着残兵败将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根本之地司空山,本着狡兔三窟的原则,司空山上还是储存有一定物资的。

只是丢失了英山城,损失了二十多万两的银两,令贺一龙感觉非常肉疼。

更为严重的是,原本的数万部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除了自己原本从陕西、山西带过来的老底子,其余新加入的部下,竟然都是纷纷散去。

就连自己从北方带过来的老底子,此时也是心灰意冷,这一切令贺一龙的心思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毕竟很少有人是先天性喜欢一辈子当贼的。

革里眼贺一龙派人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最近的争世王蔺养成和老回回马守应,得到两人的热烈回应,三人都有着向官军投诚的想法,只是欠缺一个合理的时机。

这个时机很快自己送上了门。

大明安湖道监军杨卓然,湖南泸溪人,作为监军道的地位,是远远不如兵备道的,兵备道是巡抚的后补,监军道只是按察使的后补。

杨卓然不甘心自己永无出头之日,趁着英霍山区的流民军活动陷入低潮士时期,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毅然决然只是带着一个仆人,就前往老回回马守应的大营进行谈判协商。

犹如久旱逢甘霖,老回回马守应、争世王蔺养成和革里眼贺一龙,对于杨卓然的到来是非常欢欣鼓舞的,双方很快就商定了一些细节问题,包括投诚以后,家属安置问题、部队安置问题、地区划分问题、为国剿灭其他各股流寇问题等等,大家都是很兴奋。

只是尽管杨卓然谈妥了很多问题,但是毕竟最后的决定权还在大明中央朝廷的手中,所以杨卓然表示只能回去就将相关情况上报,要求革左五营暂时停止一切敌对行动。

革里眼、老回回等人自然是满嘴应和,并且果真停止了一切军事行动。

革里眼贺一龙的变化不是特例,跟革左五营的境况非常相近,崇祯十一年的大明大地上,几乎所有的流民军都是一片惨败的情况。

崇祯十一年开年以来,对于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广五省战场上的流民军来说,无论是闯王李自成、西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这样的顶尖大佬,还是如混十万马进忠、过天星惠登相、横天王王子顺、射塌天李万庆、改世王许可变、扫地王张一川、闯塌天刘国能等这样的二等首领,全部遭到了惨败。

其中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惠登相选择了逃入深山之中,全都蛰伏起来,日夜期盼别被官军给突然发现了。

马进忠、张一川、刘国能、李万庆则是战败以后,选择了投降官军,被分配在左良玉的麾下效力;

横天王王子顺和改世王许可变两部的人马几乎损失殆尽,两人各自带着不足三千人马,犹如孤魂野鬼一般,在湖广、河南、山西之间游荡不已,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前路在何方。他们的内心的想法就是,尽可能晚一点被抓到,尽可能晚一点死,能活一天是一天,能活一天那就潇洒一天,队伍里充满了末日的气息。

可以说杨嗣昌具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是他制定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根本特点在于放权给地方豪强,利用地方豪强来达到稳固地方的目的,各地兴建大量的碉堡、险隘、要塞和木寨,等到流民军到来的时候,就实行坚壁清野,将一切粮食和百姓全部撤进寨子中,使路过的流民军掠无可掠,要人没人,要粮食没粮食。

等到流民军对寨子发动进攻的时候,当地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和生命安全,自然是全力以赴进行守卫,然后四面八方的官军驻军前来支援,遇到规模大的流民队伍,就会有总兵级别的将领前来剿灭。

如此一来,犹如釜底抽薪,使得流民军的各位头领们,觉得民心还在大明的身上,造反是一件非常没有前途的事,所以无论是北方山西、陕西,还是南面的湖广、河南,到处都是投降的流民军和准备投降的流民军。

平心而论,至少张献忠、张一川、刘国能、李万庆、马进忠等人此时是绝对真心实意想要投降,并且为大明效力的。

还有一部分是骑墙派,在投降和反叛之间游离不定。

当然还有唯一的一种特例,那就是闯王李自成,他是唯一一个始终未曾投降或者试图投降大明的首领,是一个坚决将造反事业进行到底的人。

总之,崇祯十一年的大明,流民军的势力跌入谷底,放眼整个大明,形势一片大好,仿佛彻底剿灭流寇只是时间问题。

崇祯皇帝朱由检觉得自己又行了,似乎看到自己即将成为中兴之主,受万民爱戴,享万世敬仰。

只是,事实能如他所愿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