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农家丫头福运来 > 第五章 第一件大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傅茵看爹娘进门时的表情就知道,这个会议开得不顺利。

他哥的表情压根儿不用看,用一个情绪变化多端,让人猝不及防的人来揣摩情况很容易被误导。

记忆中这次修路她家确实是出了大力的。

傅盛两口子并不是那小气的。虽然他们没有田,只有几块菜园子,日子算不得多松快,但好歹还可以从莫郎山上刨食。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纯庄户人家就要难过得多了,有的人半年也打不上一回牙祭。

考虑到将来娶媳妇嫁闺女时能多点人帮衬,这次修路她家不仅狠心拿出了一半家财,爹爹也累死累活的,最后反而没落个好。

这边外来户积极响应领导号召,出钱又出力。那边少钱省力的就被里长拎出来做了反面教材,被点名批评了的村民心里能高兴才怪。

瞧瞧,古往今来的例子,不要太常态。

前世没有关心过这些事,现在可不行了。傅茵想啊,这是她醒过来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必须把它办好才行。

下定决心后,傅茵凑到眉头深索的老爹面前,满脸关心的问:“爹,刚才村子商议修路的事儿怎么样了?“

“嗯,这事儿还没个定论。”

傅盛无意多说,见闺女睁着大眼睛颇有兴趣的看着他,只得继续道:“你也知道,咱们村到青平镇只有那一条烂泥路,这些年来又越发不好走。乡亲们想搭牛车赶趟集市都不能多坐几个人。遇上下雨天,装载的粮食瓜果多了,还得下来两个人在一边小心照看,要是一不小心轮子卡进水坑里就遭罪又耽误工夫,亏大发了。所以啊,这路必须得修。“

“嗯嗯,要致富先修路嘛”傅茵点头如捣蒜,表示万分认同。

不论在哪个世界里,修路发家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信它没错。

“呵呵,这话说得好。”

傅盛觉得女儿相当有觉悟,又见她恢复了往日的俏皮样,进门时的郁闷也跟着消散了许多,也有兴趣闲话了。

“里长说了,抠抠吧嗦的省料省力不定能用多久就压坏了,要修就要往扎实了修,往宽了修,就要把它修好喽。往后一代代的子子孙孙都能接着享。”

“嗯,这叫一劳永逸。”傅茵觉得她爹刚才说话抑扬顿挫的语气跟王及时一样一样的。看来里长发挥得不错,整的开场白还是有那么点鼓舞人心的。

“呵呵,闺女的书没白看啊。”

傅茵谦虚一笑,坐等里长话里的转折。

“要想子孙念祖宗的好,那是要花大价钱的啊。”

果然如此

傅盛咳嗽一声,沉吟道:“后面大体的意思是每家每户按照大人数和八岁以上立稳了身板的男娃子数来出钱。另外还有请人,修筑灰塘,采买各种材料,工具等现在也没个具体的数,交给谁来办暂时也还订不下来。里长给大家提前警个醒儿,不要花光了银子到时没得钱来交。哦,拿粮食来抵也行,可粮食那更是要紧的东西。”

“这样的话,那些家里人多钱少的人家能依吗?”傅茵表示怀疑,引导着她老爹继续。

“哎,说得是啊。里长刚说完,就有不乐意的当场吵嚷起来了。那杨老婆子家男丁多,且都满了八岁,坐在地上哭天抢地的哭穷。臊得她儿子都看不下去,拉又拉不住,只好掉头走了。哎。“显然傅盛对于此类唱大戏的行为也颇觉头疼。

“然后呢?没人治她吗?”

“最后里长老娘出来发话了,说再瞎咧咧以后她孙子的束修就得掂量掂量要不要减半了。”

陈婆婆嘴里说的学堂是县里的钱大财主出资修建的,就在不远的来福村。

吃百家饭苦过来的钱大财主,发达后也感念乡邻的恩情,来福村人都对他赞不绝口。

来烟村,来粮村的里长收到消息求上门去,钱大财主批复的结果是,“三个村子的人都可以送孩子去那里上学。来烟村所有孩子束修减半,其余两个村子个各有十个减半名额,只得用在特贫家庭的孩子身上。”

给谁减半,不给谁减半的决定权就在各村的里长手里攥着呢。

打蛇打七寸。

杨老婆子就是那被掐住脖子的鸭子,嘎嘎不起来了。

“我猜啊,杨老婆子撒泼时肯定是光打雷不下雨,那个顽强的老太太哪里那么容易哭。”

还真跟闺女说得一样,当时杨老婆子攒足了气要嚎叫,结果被憋得岔气直打嗝,几次打算里长的讲话。里长对此颇为嫌弃,劝她赶紧回家休息去。想到当时的场景傅盛也忍俊不禁。

见爹爹乐了,傅茵毫不客气点评:“恶人自有恶人磨,陈婆婆威武。”如果可以,她想给被狼咬了屁股的陈婆婆点个赞。又转回正题继续道:“不过这个办法确实很有弊端,对人多钱少的人家是个大难题呢。但也不是不能解决。”

一副‘快问我啊快问我啊’的期待样儿。

傅盛听了女儿的话心念一动,“哦?茵子有主意?你仔细说说。”

“嘻嘻,咱们家不是有爹爹的好手艺,日子更好过吗?”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所以女儿是这么想的。钱应该按照各家各户的条件来出,爹娘心善想来不会过多计较。但是也有那条件好的人家觉得不公平,不愿意多出钱。这也无可厚非。所以啊,这里面得有个补偿办法让人愿意掏钱。”

听出一点门道的傅盛放下手中的茶碗,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哦~怎么个补偿法,闺女说来听听。”

傅茵赶紧把自己的办法道来,“我的意思是既然是对村子里有利的好事儿,那可以拿出计算出来的要用钱财总额里的其中一部分,按照人头分到大家头上,这个数额得是每家每户都能拿得出来的。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规矩也是态度。剩下的大头花费咱们可以让有钱人踊跃争取嘛。”

“这,掏钱的事儿还能有人争取?”傅盛心里怀疑,但他不是个急性子,不缺耐心,也就不阻止女儿继续开口。

“无利不起早,就这样干巴巴的当然没人乐意了。我们可以给多出钱的人家立捐赠碑啊,上面写着感谢捐赠的名单。这样的好事儿不说造福乡邻流芳百世,那也是能给后世子孙长脸啊。就像建学堂的钱大财主一样,好名声谁不想要。

要是花钱能买来好名声,不说挤破脑袋,我想肯定有人乐意掏钱的。特别是对想要参加科举的人家来说。

所以啊,这次的捐赠名额可以不必局限于来烟村自身,范围完全可以扩大到镇上,甚至是县里的乡绅名门。”

“好,有道理。那该把名额给谁?捐多捐少得到的补偿怎么区别?”傅盛精神起来。

“爹爹别急,具体得我还要再想想。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给这样的募集捐赠搞个吸引人的名头。”傅茵站起身来绕着桌子转圈,思考几息后打个响指,“啊,有了。就叫‘路捐慈善’吧。”